送魏叔华归越

阅世沧江上,柴门几送迎。

云泥虽异路,车笠见交情。

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

寄声卖樵叟,莫羡锦衣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沧桑的江边看尽世间百态,简陋的柴门前多次迎来送往。
虽然地位有高低,但我们曾以车笠之礼相见,友情深厚。
春天的细雨中,我经过西兴渡口,古粤城的梅花盛开。
我想对砍柴的老者说,不要羡慕那些身着华丽的人的荣华富贵。

注释

阅世:经历世间各种事情。
柴门:简陋的木门。
送迎:迎接和送别。
云泥:比喻地位的高低。
车笠:古代出行时遮阳挡雨的斗笠,象征平等交往。
交情:友情。
春雨:春季的雨水。
西兴渡:地名,可能指具体的渡口。
梅花:寒冬开放的花朵,象征坚韧和高洁。
古粤城:古代的广东地区。
卖樵叟:砍柴的老人。
锦衣:华丽的衣服,代指富贵生活。
荣:荣耀,显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送魏叔华归越》。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魏叔华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人生际遇和友情价值的深刻理解。

首句“阅世沧江上”描绘出诗人站在江边,历经世事沧桑的场景,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次句“柴门几送迎”则写出诗人与魏叔华交往频繁,无论地位高低,都以诚挚的态度相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云泥虽异路”运用比喻,将两人身份的差距比作云端与泥土,尽管地位有别,但并未影响他们之间的真挚交往。接下来,“车笠见交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世俗的友情,即使是在寻常的车笠相见中也能体现出来。

“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春雨绵绵,诗人与友人分别于西兴渡口,而梅花盛开的古粤城则象征着友人的故乡,增添了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祝愿。

最后两句“寄声卖樵叟,莫羡锦衣荣”,诗人以卖柴老人的身份劝诫魏叔华,不要过于羡慕世俗的荣华富贵,珍惜眼前的人际关系和朴素的生活,这是对魏叔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人生哲理的传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夏港道中

微暖背曝日,轻寒面受风。

人行官路侧,鹊起野田中。

细草陈根绿,疏林病叶红。

故人云水隔,来往愧衰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孔东冈

此老典刑在,粹然瞻德容。

百年守经学,一邑号儒宗。

泗水乾别派,泰山摧小峰。

孝哉庐墓子,滴泪死青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挽吉州刘总管

画戟清香彼一时,归舟素幔不胜悲。

坟成共负犍为土,堂在空留蜀郡祠。

乱起赤眉徐自定,忧侵白发已先衰。

平原岁晚多宾客,泉下难酬国士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挽孙石山二首(其二)

荣华露槿落纷纷,苍狗依然是白云。

荆渚止称前进士,灞亭不识故将军。

人间无乐徒劳子,天上求文即召君。

楚些西风将泪去,只鸡他日酹秋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