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秋不见月偈》由宋代僧人释持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自然观。
首句“悟心容易息心难”,开篇即点明了内心的觉醒相对较为容易,而让心灵平静下来却是一大挑战。这里的“悟心”指的是对内心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息心”则是指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这一对比揭示了人类在追求内心平静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次句“息得心源到处闲”,进一步阐述了通过努力达到心灵的平静后,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心源”象征着人的内心深处,当心灵得以平静时,无论是在喧嚣的城市还是宁静的乡村,都能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第三句“斗转星移天欲晓”,描绘了一幅时间流转、昼夜更替的画面。斗转星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天欲晓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规律性,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轮回。
最后一句“白云依旧覆青山”,以白云覆盖青山的形象,寓意着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保持的平静与宁静(象征为“白云”)始终如一,如同青山不改。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内心恒定不变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