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其二)

平明阊阖九天开,玉佩趋朝百辟来。

圣主正需调鼎用,诸公应荐和羹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朝廷早朝的庄重与肃穆,以及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首句“平明阊阖九天开”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清晨时分,皇宫大门缓缓开启,仿佛九天之门洞开,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以及权力与秩序的恢复。

“玉佩趋朝百辟来”一句,通过“玉佩”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官员们的服饰华贵,更寓意着他们对朝廷的忠诚与敬意。在这样的背景下,“百辟”即众多官员们有序地前来朝见,体现了君主权威下的秩序井然。

接下来,“圣主正需调鼎用”一句,巧妙地将君主比作调鼎者,强调了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同时也暗示了君主对于贤能之士的渴求与重视。这不仅是对君主治国理政能力的肯定,也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尊敬与期待。

最后一句“诸公应荐和羹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诸公”指的是一众大臣,而“和羹梅”则是比喻,象征着贤臣们应当像梅子一样,既能为国家的治理提供酸甜适口的调味品(比喻贤能),又能像梅花一样坚韧不拔,不畏严寒,象征着忠诚与高洁。这句话既是对同僚的勉励,也是对君主的献策,希望君主能够善用贤才,共同治理国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宫廷朝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君臣关系的赞美,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对贤能之士的重视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其三)

盛世才华翰苑多,龙光星彩贯天河。

自怜同在承恩地,不奈频年远别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其四)

头白目昏过五十,不禁四体病交攻。

君恩未有涓埃报,却怪书来感叹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其五)

绣锦传来五色丝,翔鸾翥凤粲离离。

知公头白丹心在,况是文章老不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其六)

朝回清坐广文毡,病起閒逃苏晋禅。

了彻六尘成梦觉,迩来三月已无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