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骈的《南征叙怀》。从这四句话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自己驱兵远行、跨越海门以报效国家之恩的决心和豪情。"万里驱兵过海门"一句,描绘出了军队跨越遥远的距离,甚至穿越海洋的壮观场景,展现了诗人参与南征的宏大气势。"此生今日报君恩"则表达了诗人要在今天报答君主恩泽的坚定意志。
接下来的两句"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对战争结束后安宁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回期”指的是期待归来之日,“烽烟静”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国家的太平,而“不遣征衣有泪痕”则表明诗人希望自己即使在远征的艰苦环境中,也不要让家人因担忧而流下泪水,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和温情。
整首诗通过豪迈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将领对国家忠诚、对战争胜利信心以及对个人生活温馨追求的多重情怀。
不详
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
此日征南将,安然渡万艘。
花枝如火酒如饧,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
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
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
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
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