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齐诗

解缨复褐,辞朝归薮。门不容轩,宅不盈亩。

茂草笼庭,滋兰拂牖。抚我子侄,携我亲友。

茹彼园蔬,饮此春酒。开棂攸瞻,坐对川阜。

心焉孰托,托心非有。素构易抱,玄根难朽。

即之匪远,可以长久。

形式: 四言诗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辞官归隐的生活情景与心境。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画面。

“解缨复褐,辞朝归薮”,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从官场退隐,回归山林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缨”指官帽,“褐”是粗布衣裳,形象地展现了从官到民的转变。“辞朝归薮”则暗示了对官场束缚的解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门不容轩,宅不盈亩”,进一步描绘了隐居之地的简朴与宁静。没有豪华的车马出入,居住的地方也不大,但这恰恰符合了隐士追求的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

“茂草笼庭,滋兰拂牖”,通过描写庭院中茂盛的草木和兰花轻轻拂过窗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清幽静谧的氛围。这些自然元素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抚我子侄,携我亲友”,体现了诗人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在隐居生活中,与亲人的团聚成为心灵的慰藉,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茹彼园蔬,饮此春酒”,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单而充实。食用自己种植的蔬菜,饮用自家酿造的春酒,既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

“开棂攸瞻,坐对川阜”,写出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打开窗户,眺望远处的河流与山丘,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正是隐士追求的最高境界。

“心焉孰托,托心非有”,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在隐居生活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再为外物所累,而是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素构易抱,玄根难朽”,意味着诗人对简单生活和深邃哲理的追求。朴素的构想易于把握,而深奥的真理却难以磨灭。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即之匪远,可以长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期待。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遥远,只要心灵得到满足,就能长久地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亲情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切感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16)

湛方生(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东晋诗人。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据他的《庐山神仙诗序》提到“太元十一年”一语,可知他当生活于东晋后期,曾任西道县县令、卫军咨议,后辞官归隐。《隋书·经籍志》载《集》共10卷,今佚。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9首,另有一些佚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和赋18篇

  • 籍贯:孝武帝时

相关古诗词

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

白沙净川路,青松蔚岩首。

此水何时流,此山何时有。

人运互推迁,兹器独长久。

悠悠宇宙中,古今迭先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还都帆诗

高岳万丈峻,长湖千里清。

白沙穷年洁,林松冬夏青。

水无暂停流,木有千载贞。

寤言赋新诗,忽忘羁客情。

形式: 古风

天晴诗

屏翳寝神辔,飞廉收灵扇。

青天莹如镜,凝津平如研。

落帆修江渚,悠悠极长眄。

清气朗山壑,千里遥相见。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诸人共讲《老子》诗

吾生幸凝湛,智浪纷竞结。

流宕失真宗,遂之弱丧辙。

虽欲反故乡,埋翳归途绝。

涤除非玄风,垢心焉能歇。

大矣五千鸣,特为道丧设。

鉴之诚水镜,法秽皆朗彻。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