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有閒吏青原无惰民为韵奉寄李成德十首(其九)

深原晓犁耕,隔溪夜舂簸。

竹间伊余行,童稚供日课。

入境观化风,亲视民勤惰。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清晨,农夫在深广的田野中耕作,溪水对岸,夜晚传来舂米的声音,一片繁忙景象。诗人独自穿行于竹林间,孩子们则在旁协助,进行日常的学习与劳作。通过这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地方风俗的观察,以及对民众勤劳品质的亲身体验和赞赏。

诗中的“深原晓犁耕,隔溪夜舂簸”描绘了早上的劳动景象,农夫在广阔的原野上耕作,而对岸的溪边,夜晚还有人在忙碌地舂米。这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农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敬畏。

“竹间伊余行,童稚供日课”则展示了乡村儿童的生活状态,他们在竹林间跟随大人学习,参与日常的劳作,体现了他们自小就融入社会,承担家庭责任的传统美德。

最后,“入境观化风,亲视民勤惰”点明了诗人通过亲身观察,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和人民的勤劳。这种直接的体验,让诗人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风貌,以及诗人对农村社会的深入思考和情感投射。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白日有閒吏青原无惰民为韵奉寄李成德十首(其十)

单衣试嫩寒,花下爱清晨。

不恨簿书恶,何妨閒岸巾。

定应悬睿想,忧乐自同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雨中闻端叔敦素饮作此寄之

但见杯中春泼面,不知门外雨翻盆。

人间万事一虻蚊,正恐卷毡为鳖饮。

何妨跨项作猿蹲,此生随处有乾坤。

短李貌和髯似棘,王郎耳热气如霓。

不知今日是何时,醉乡城郭无关钥。

世路风波太崄巇,且看相枕烂如泥。

形式: 古风

端叔见和次韵答之

俊词方觉春照眼,秀句忽惊丝出盆。

睡馀两鬓尚殷蚊,行乐风轩须痛饮。

穷吟空屋笑愁蹲,笔端浩荡吐乾坤。

落笔新诗敏风雨,撚须豪气划虹霓。

侍儿扶掖醉吟时,靖节田园寻窈窕。

谪仙风味自嵚巇,何如春瓮揭黄泥。

形式: 古风

再和复答

道乡是宅扶归路,法喜为妻笑鼓盆。

蟭螟胆大敢巢蚊,游戏秋毫锋际立。

卷藏法界眼中蹲,自然函盖合乾坤。

醉里两篇开烂锦,雨前千丈挂弯霓。

杨梅卢橘恰尝时,自笑此生真逆旅。

人情何处不同巇,禅心且作絮沾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