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庵主见访

一春高卧只垂帘,说著浮名病又添。

闻道百花庵可住,他时借我读《华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杨循吉的《百花庵主见访》描绘了诗人春天里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首句“一春高卧只垂帘”展现了诗人整日静卧,不愿被打扰,只透过窗帘缝隙感受外界,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次句“说著浮名病又添”则揭示出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厌倦,认为谈论这些只会加重内心的疲惫。

后两句“闻道百花庵可住,他时借我读《华严》”表达了诗人对清净之地——百花庵的向往,希望能在那里静心研读佛经《华严经》,体现出诗人对精神归宿和深沉内省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文人形象。

收录诗词(70)

杨循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先舅大中府君己亥岁尝制十四咏寿宝林褧老师八十今八年矣此老师尚无恙其法孙定惠持此卷至都下敬作二偈以为师寿法鼓

维此鼓声何所起,击之则有本寂然。

此声既以击乃生,当其不击声何在?

用手执捶以击鼓,三者和合始有声。

如是究竟声所缘,非手非捶非鼓义。

智人在在勤修习,于一击顿证菩提。

观彼鼓声成立相,本自不生那有灭。

我愿仁者亦如是,不以声观一切声。

昼安夜安随在安,长享耳根清净乐。

形式: 古风

禅灯

法体光明无障碍,譬如灯火破群昏。

一灯能作百千灯,百千灯自一灯化。

自百千灯照一室,其光无坏亦无杂。

如是乃至一灯照,一室所见光亦然。

百千灯多一灯少,而其光体实不异。

是故我今持此灯,愿献宝林尊者前。

长令获此大光明,与彼迷生作前道。

形式: 古风

行台日暮偶成

何处萧萧暝色侵,海云将雨过寒林。

间关旅雁天涯路,寂历啼皦岁暮心。

槁木嗒然聊隐几,飞蓬搔尽不胜簪。

松垣深掩黄昏静,惟有炉熏对苦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卢沟晓月图

银河半落长庚明,城高万户皆鸡声。

长桥卧波鳌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

苍烟淡接平芜迥,沙际朦胧见人影。

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