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马参谋蒋山开堂饭素

邂逅聊凭法供真,兹山谁谓我非邻。

相追更喜同枝策,得意遥知了斲轮。

幽事要须尘外侣,好诗仍借镜中人。

归来袖里传新句,惊放岩花作小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叶梦得所作的《次韵马参谋蒋山开堂饭素》。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蒋山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自然的宁静。

首联“邂逅聊凭法供真,兹山谁谓我非邻”表达了偶遇友人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法供真”暗示佛法的指引,将友情与宗教精神相融合,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颔联“相追更喜同枝策,得意遥知了斲轮”进一步描绘了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快乐。诗人以“同枝策”比喻共同追求的目标,强调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了斲轮”则暗示了对技艺或学问的深入理解与掌握,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颈联“幽事要须尘外侣,好诗仍借镜中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高雅情趣的追求。诗人认为只有在远离尘嚣的朋友之间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而创作出好的诗歌也需要借助内心深处的映照。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尾联“归来袖里传新句,惊放岩花作小春”描绘了诗人离开后,心中依然回响着与友人交流的新诗句,仿佛那些美好的瞬间化作了春天的花朵,在心中绽放。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聚的怀念,也暗示了友情和艺术创作的持久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友情的珍贵、自然的宁静以及艺术创作的灵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诸幕府见和复答二首(其一)

一勺清甘寄悟真,觉城东路更相邻。

台倾劫火无遗烬,地转奔风有伏轮。

但遣篮舆从太守,深知幕府尽诗人。

登临莫忘千秋意,不必山阴记暮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诸幕府见和复答二首(其二)

欲眠遣客笑吾真,爱酒空床羡汝邻。

归计已甘从短帽,倦涂何止畏奔轮。

高车不用三千客,净社须期十八人。

尚许一樽仍破戒,黄柑催酿洞庭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马参谋新作山亭

家山千仞耸亭亭,梦绕苕溪十里青。

苦厌簿书迷老景,坐怀丘壑寄颓龄。

稚川可复寻勾漏,灵运能忘过始宁。

叠石且从开小径,苦寒仍喜报馀馨。

天工未拟藏遗巧,物态何曾有遁形。

散策便思穿窈窕,沉钩真欲钓清泠。

已看袖里携东海,端向篱中得画屏。

半世生涯皆福地,不妨归更侍祠庭。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方参议用前韵记尝过余石林次韵答之

不复襄阳写孟亭,草斋人道是丹青。

那知客自从文举,但怪山能养伯龄。

世味无多真潦倒,归心欲寄每丁宁。

遥闻径竹添新影,更想岩花作远馨。

夜鹤未应真怨别,江鸥须信久忘形。

地偏故逐渊明远,风好常随禦寇泠。

痴坐正怜尘满案,醉眠终倚石为屏。

瀛洲学士烦追赋,尚记沧波接洞庭。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