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兄登云翠山南天观十二韵

大地标琼观,真游入翠微。

中天开突兀,半岭度崔嵬。

回见平原绕,低看野气围。

河流刚若带,云出宛成衣。

霄汉身应近,烟霞手自挥。

林篁天杪尽,村落谷中稀。

过雨鸣松壑,悬泉幕石扉。

地馀丘子灶,名仿富春矶。

人去无鸡犬,春归有蕨薇。

歌从灵运和,药向长房祈。

绿酒聊为尔,丹砂不可几。

醉来忘日夜,恋赏未言归。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兄长一同攀登云翠山南天观的壮丽景象,以及在山顶所见的自然风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

首句“大地标琼观,真游入翠微”以“琼观”形容观景之地的高雅,而“翠微”则描绘了山色的青翠,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的“中天开突兀,半岭度崔嵬”两句,通过“突兀”和“崔嵬”的描绘,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壮观。

“回见平原绕,低看野气围”则转换视角,从高处俯瞰平原与四周的雾气,展现出一种辽阔的视野。接着,“河流刚若带,云出宛成衣”将河流比作细带,云彩比作衣裳,形象地描绘了水与云的轻盈与动态美。

“霄汉身应近,烟霞手自挥”表达了诗人仿佛接近天空,自由挥洒烟霞的豪迈之情。随后,“林篁天杪尽,村落谷中稀”描绘了森林与村落的分布,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共存。

“过雨鸣松壑,悬泉幕石扉”通过雨后松林的鸣响和悬挂的泉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最后,“地馀丘子灶,名仿富春矶。人去无鸡犬,春归有蕨薇”通过历史遗迹的提及,以及对春天回归的描述,增添了诗的历史与季节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云翠绝顶东望?山十韵

蹑屩登丹嶂,开尊瞩锦岑。

悬厓分日月,众壑异晴阴。

鸟道霞标度,泉流树杪侵。

神工图紫翠,灵斧削嵚崟。

缥缈云生岫,霏微雾出林。

依稀瑶草色,彷象玉笙音。

人代迷陵谷,山形自古今。

醉馀歌烂漫,秋至气萧森。

旧纫兰荪佩,新抽玳瑁簪。

登高仍望远,都寄采芝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夏日游扈泉六韵

奇峰涵秀景,绝境斸灵泉。

远脉遥通海,平流半倚天。

歘惊银汉落,隐似白虹悬。

喷雪图青壁,飞珠散紫烟。

风恬声未歇,月出影相连。

对酒沾琼液,分波洒玉田。

濯缨同调在,流水共潺湲。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登报恩寺浮屠览眺十韵

宝域横三界,璇标镇八溟。

盘空依日月,飞磴蹑辰星。

乍似攀仙掌,旋疑陟紫庭。

五城秋雨霁,九市晚烟冥。

远树层层白,连山面面青。

昙花挥麈落,仙梵倚棂听。

弥觉皇居丽,因知佛土灵。

前朝流水尽,初地劫灰经。

销歇悲人代,疏狂混醉醒。

不愁天路近,风御自泠泠。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鲁国主赐宴述谢十韵

闾门停使节,国府觐亲贤。

别殿陈丹扆,重楼敞御筵。

三清甘醴汎,七部法音传。

舞曲秋霜丽,歌声渌水妍。

奎娄古分野,凫峄奠山川。

申白谈诗日,枚邹献赋年。

为儒原在鲁,作客久游燕。

幸侍兰台宴,惭无桂树篇。

春生脩竹雨,人醉绿云天。

欲胜延陵客,观风六代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