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呈同游东阁清源

此树何年向此栽,孤根低倚佛楼台。

不嫌幽壑逢春晚,独在空庭立雪来。

一段精神肪玉润,数松掩映翠屏开。

知心藉尔岁寒友,每到花边不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林景象,通过对一棵古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境界。首句“此树何年向此栽”设问,引起读者对这棵树来历的好奇,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深切关怀。

“孤根低倚佛楼台”,形象地描绘了古树依傍寺院之景,通过“孤”字渲染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趣。这里的“佛楼台”不仅是实景的写照,更寓意于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第三句“不嫌幽壑逢春晚”,透露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春色晚发之地的偏爱,不惧深山幽谷,反而乐在其中寻找春天的气息。这种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高洁情怀。

“独在空庭立雪来”则描绘了诗人在空旷庭院中静观雪景的情境,通过“独在”的设定,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变化的欣赏。

接着,“一段精神肪玉润,数松掩映翠屏开”则是对古树之美的赞叹。这里的“一段精神”指的是古树所蕴含的生机与气韵,而“肪玉润”形容其外观光泽饱满,宛如美玉;“数松掩映翠屏开”则是对树木与周遭环境融合之美的描绘,既写出了古树与山石之间的和谐共生,也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知心藉尔岁寒友,每到花边不忍回”,则是对知己挚友的情感寄托。诗人将古树比作“岁寒友”,表达了与这棵树相伴岁月,共同经历风霜的深厚情谊;而“每到花边不忍回”则透露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难以割舍的情感。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古树的描写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孤独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25)

刘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种玉亭为黄元信赋

锄遍苍苔色,梅花近地移。

山深藏美璞,春到长新枝。

草木初分润,冰霜久结知。

百年封殖在,终与鼎鬵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西外赵知宗

三山蓬阆近,贺白是仙才。

去领宗盟事,知从韦素来。

几人留北阙,独棹向南台。

踏雨江头别,西陵潮已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周子馀赴松阳簿

长松虽剧县,主簿却优闲。

溪浅清见石,斋空静对山。

吏嚚嫌讼省,乡狭觉民艰。

独称诗人意,行吟苔竹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周知丞之官桐庐

潮满桐江上,秋风洗印时。

字民知最近,占位莫嫌卑。

纸尾书名大,松边得句迟。

定怀东阁老,无复寄来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