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者清晨踏入蓝田,马蹄声清脆,仿佛步入仙境,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诗人以“一出红尘骨已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行者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形象。接着,“任锁九重山下路,终寻五处洞中天”,表达了行者不畏艰难险阻,追求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自由。
“泉流碧砌长鸣玉,迹隐苍崖久蜕蝉”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泉水比作玉石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行者的足迹则如同蝉蜕一般,隐匿于苍翠的山崖之中,暗示着行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其精神的升华与净化。
最后,“人世归时知变否,樵夫曾记烂柯年”两句,借用了“烂柯山”的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者在自然中的修行与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