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和梁思伯宿宝陀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寺夜景。诗人以对友人梁思伯的怜悯之情开篇,想象他在灵洲独坐,面对空门,夜晚显得格外寂静和孤独。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云起山石、月照涧潮的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禅意的氛围,暗示着修行生活的清寂与自然的和谐。
"芝传隐诀行堪食,桂遇幽人或可招",诗人借仙草灵芝和月桂隐士的典故,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梁思伯能够通过修行得到智慧和内心的宁静的祝愿。最后,诗人遥想梁思伯在寺中焚香诵经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并期待有机会向寺中的高僧支遁请教,寻求心灵的逍遥自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生活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朋友修行成就的赞赏,展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禅修的崇尚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