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赠给一位名叫易道人的作品,表达了对易道人超凡脱俗生活和坚韧修行的赞赏。首句“尘滓脩然不受侵”描绘了易道人清心寡欲,不为世俗尘埃所染的形象。次句“转蓬无复忆家林”以飘泊无定的蓬草比喻其远离尘世,忘却故乡。第三、四句“路穷西极流沙远,身犯南方毒雾深”进一步渲染了易道人修行环境的艰苦与险恶,显示其坚定的决心。
“青竹一枝常在手,丹经千卷不传心”这两句赞美易道人持守节操,虽有丰富的道家经典,但内心深处并未被外物所动,而是专注于内在修炼。最后两句“亦知羝化终腾去,白石苍苍何处寻”寓意易道人如同寓言中的羝羊,终将化羽飞升,而那象征高洁之地的白石,则暗示了他的理想境界,让人感叹其追求的深远与不易寻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易道人超脱尘世、执着修行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其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