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答二兄书》,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诗中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与兄长相隔两地,思念之情难以言表的复杂心境。
首句“鸿声不到夜郎天”,以鸿雁南飞比喻兄弟间的通信不畅,暗示了与兄长相隔遥远,音信难通的现状。鸿雁在古代常被用来象征传递消息的使者,此处却因“不到夜郎天”而显得无奈和失落。
次句“故国音书又隔年”,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通信的断绝。诗人感叹一年又一年过去,与兄长之间的书信仍旧未能送达,表达了对时光无情、通信不畅的感慨。
第三句“两地愁心何处梦”,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象自己与兄长在梦中相聚,但现实却是身在两地,愁绪满腹。这句诗通过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分离,深刻地描绘了兄弟间无法逾越的距离感和思念之苦。
最后一句“长安秋月不成眠”,以长安的秋月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因思念兄长而彻夜难眠的情景。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中心,秋月则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诗人的情感在这一静谧的夜晚达到了极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因时空阻隔而产生的无奈与哀愁。于慎行以其独特的文笔,将个人的离愁别绪融入到广阔的时空之中,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