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晴云

一柱巍巍万象超,切台接斗见岧峣。

命惟说用金为砺,天许姚擎玉作标。

森列宸枫均湛露,夤缘野竹上青霄。

文章变化成何似,更倚云霞看写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天柱晴云》,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天柱的壮观景象,将自然界的天柱比喻为巍峨的一根巨柱,直插云霄,与星辰相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高耸入云的气势。"命惟说用金为砺,天许姚擎玉作标"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天柱的坚硬和尊贵,仿佛是神祇亲手托举的玉质标志。

诗人接着描绘了天柱周围的环境,森列的宸枫沐浴在清澈的露水中,而野竹则沿着天柱向上攀缘,直达青霄,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最后,诗人以"文章变化成何似,更倚云霞看写描"收尾,暗示天柱的形态和色彩在云霞映照下如同变幻无穷的文章,令人惊叹不已,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欣赏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总的来说,沈周的《天柱晴云》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天柱的雄伟壮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体现了明朝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黄山游卷为篁墩程宫詹题

黄山巍峨四万尺,摩天戛日高莫敌。

天下之人皆识名,土著之人游未极。

篁墩先生二十年,亦自今兹方决策。

沈沈冬雨作泥淖,日日需晴蜡双屐。

天将试人故作沮,拂面犹嫌雪飘白。

先生一意牢不破,十客追随三不逸。

到山浮云为开路,石立伟夫厓左逆。

梁飞危甃虹不收,树翳古湫龙所宅。

汤泉觱沸幽广下,热酒不须敲火石。

境深渐觉与世远,下界便从风雨隔。

诸峰六六互出没,目抉云踪寄高历。

容成浮丘合居此,呼之不出闻笙笛。

祥符小憩仅四诗,天待先生尽苍壁。

不应止此便返驾,请启一行多后役。

作图何事到野人,耳听安能当目击。

长安在西但西笑,是邪非邪聊水墨。

更是高篇不容和,苟能挂一还漏百。

宛陵妙语括嵩胜,亦与欧公旷游席。

欧公不有宛陵无,纸尾但留三叹息。

形式: 古风

暮春登虎丘

独信微吟人不知,山花满地悔来迟。

久支绿树阴中杖,仰辨丹崖缺处诗。

日有閒缘游始胜,老无健步出非宜。

一回到此一回少,怕近清泉见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泛罨画溪

长溪碧衍玉光净,树夹两崖俱倒映。

群峰树杪髻螺出,一一随行似相媵。

小舟贴水天上坐,了见须眉落秋镜。

溪当比我怀尚澄,地固不凡游亦胜。

舷歌偶尔及沧浪,野鸟忽飞鱼忽泳。

中流手洗白磁?,一勺分清空百病。

喜闻秋潦转澄莹,健在能寻不妨更。

形式: 古风

游张公洞

仙山不在高,灵区设中冓。

包蒙自太古,霹雳始与牖。

闇然不耀地,白日已通昼。

遂亵世游人,我及千载后。

登顿入地中,足与石角斗。

飞厓临紫云,既掀势还覆。

仰面欲成压,山鬼自司救。

元气不蒸雨,五色变乳溜。

支本万不齐,纂纂簪笋瘦。

又如人披腹,呈此琅玕秀。

旁扉表云房,曲密通款窦。

跬步必容炬,老胆怯且逗。

神仙未易求,冥探亦何遘。

矫手采瑶华,和饮千日酬。

聊度三千年,儗与石同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