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月亭后拥竹前俯广心潭

初日固自雄,不如初月色。诸岭犹黯■,此亭最先得。

微辉现眉宇,潜颖窥间隙。

丛筱玉破碎,澄波金融液。

呼杯一受之,晶荧若珠珀。

使我肺腑间,廓如广寒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题为《先月亭后拥竹前俯广心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与情感投射。

首先,“初日固自雄,不如初月色。”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初升的太阳与初现的月亮进行比较,暗示月亮的柔和之美超越了太阳的炽烈。这种对比不仅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反差,也隐喻了诗人内心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接着,“诸岭犹黯■,此亭最先得。”描述了群山在黎明时分的朦胧景象,而“此亭”却能最早迎接第一缕阳光,象征着独特的位置和视角带来的不同体验。这里的“先得”,不仅是时间上的优先,更蕴含了对独特见解和先见之明的赞美。

“微辉现眉宇,潜颖窥间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亭子周围的微妙景象,仿佛月光在人的眉宇间闪烁,而在缝隙中窥视,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丛筱玉破碎,澄波金融液。”将竹林比作破碎的玉,水波比作融化的金,生动地描绘了竹叶在月光下的晶莹剔透和水面的平静光泽,展现出大自然的纯净与和谐之美。

“呼杯一受之,晶荧若珠珀。”诗人借饮酒的动作,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深深陶醉,酒杯中的液体在月光下闪耀,如同珍珠般璀璨,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与享受。

最后,“使我肺腑间,廓如广寒宅。”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这美景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如同置身于广寒宫般的清冷与宁静之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山峦、竹林、水面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流畅的韵律和意境的营造,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答寄屠长卿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

之子非倾盖,兴辞远相媚。

谬以良璞珍,入眼岂为贵。

余本崎嵚者,失身堕文艺。

龙卧苟不坚,奔走成晚岁。

雕虫不利人,浮讥满天地。

昌歜栖江沚,谬中圣贤嗜。

愧无琼玖报,赠言或可继。

一念百里间,春荣与秋悴。

范生始文苑,班公仅循吏。

毋以簿牍烦,此中有精意。

形式: 古风

为张叟题听庵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

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

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

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

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

形式: 古风

张山人寓侯先生适园得诗廿二首见示因留宿我弇州园五日而赠以此诗

读君适园诗,留君弇园住。

试拈弇园景,何如适园趣。

往往清夜游,亦有曹刘句。

所少但乳柑,乞栽三百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题三笑图

远公白莲社,郁若人天师。

破戒饮陶令,违誓过虎溪。

远方一大笑,陶意竟攒眉。

乃知病维摩,不受弥勒窥。

何物陆道士,千载亦传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