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来彭泽县,应有折腰人。
百里昔犹重,先生岂不贫。
菊花还在否,柳色为谁新。
白发南迁客,凄凉问水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彭泽县》,通过对彭泽县历史的回顾和对陶渊明的典故引用,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推崇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古来彭泽县,应有折腰人”暗示了彭泽县自古以来就有坚守气节的人物,而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于此,成为后世典范。
接下来的“百里昔犹重,先生岂不贫”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选择清贫生活的重要性,即使在物质匮乏的百里之地,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询问菊花是否依旧盛开,柳色是否为新的客人带来生机,实际上是在暗指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改变。
最后两句“白发南迁客,凄凉问水滨”,诗人以自身为“南迁客”,寓言自己或他人遭遇贬谪的境遇,来到彭泽县,面对水滨的凄凉景色,不禁发出疑问,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伤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彭泽县的历史和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节操的赞美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不详
峻岭崇巅千古在,好风佳月逐时新。
簿书偶是山阴长,觞咏聊同曲水人。
林雀不惊筇竹杖,溪云欲傍接䍦巾。
官粗合有登临分,更待岩花烂漫春。
风露入林阿,纷纷奈落何。
满庭添野景,开户觉明多。
未逐沧浪远,堪怜腐草和。
无由遮醉眼,归思满烟波。
何年翠麓浮彭蠡,云是寒星落斗牛。
远水拍天围净界,野僧依石起朱楼。
阑干白日风吹雁,帘幕黄昏月近鸥。
安住自成难老药,不须乘海觅蓬邱。
珍禽流品可褒题,天与文章五色齐。
羽翮已堪攀凤翼,稻粱争合在鸡栖。
应思旧侣雌雄舞,耻学凡群旦暮啼。
好向彩衣堂下养,名郎从此乐持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