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赠苏氏柳儿

楚腰一捻。羞剪青丝结。力未胜春娇怯怯。

暗托莺声细说。愁蹙眉心斗双叶。正情切。

柔枝未堪折。应不解、管离别。奈如今已入东风睫。

望断章台,马蹄何处,闲了黄昏淡月。

形式: 词牌: 淡黄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柔美的春日景象,结合了对所赠之人的情感寄托。开篇“楚腰一捻”四字,便以细腻的手法勾勒出柳枝的纤细与柔软,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含蓄的情愫。紧接着,“羞剪青丝结”则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新绿初生的场景,仿佛诗人在细数每一缕柳丝,感受着生命力所在。

“力未胜春娇怯怯”这一句,更是将自然之力的温柔与无常巧妙结合,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生机勃发中蕴含的脆弱美。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对柳树生长状态的观察,也暗示了一种生命易逝、情感脆弱的情怀。

“暗托莺声细说”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低语与独白,他似乎在用一种微妙的情感语言,向柳儿倾诉着自己的愁绪。紧接着,“愁蹙眉心斗双叶”则是将内心的忧愁形象化为眉间的皱纹,以及对柳叶细长的描摹,这些都是诗人情感世界中的缩影。

“正情切”三字,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情。而“柔枝未堪折”则是在形容柳枝的脆弱,同时也是诗人内心不愿看到美好事物毁灭的情感写照。

“应不解、管离别”一句,通过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比喻手法,将柳树与个人情感中的离别相联系,增添了一层深意。最后,“奈如今已入东风睫”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感慨。

“望断章台,马蹄何处,闲了黄昏淡月。”这一句,是诗人在描绘一种失落与孤寂的情景。章台是古代供人们登高远望的地方,这里则成为了诗人目送离别之人的地方;“马蹄何处”更增添了一种寻觅不到的无奈感;而“闲了黄昏淡月”则是在描绘一个空寂的夜晚,月色淡淡,时间似乎在静默中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生长状态的细腻描写,以及与之相互映衬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怀。诗人将自己的情愫、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时光易逝的无奈,全都融入了这首优美的诗篇之中。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

黑云飞起。夜月啼湘鬼。魂返灵根无二纸。

千古不随流水。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

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题倦耕图

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

老子近来慵跨。烟村草树离离。卧看流水忘归。

莫饮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