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曹二生

西洛繁华外,幽奇二隐同。

喧卑不入耳,贤达许高风。

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

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

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

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远离西洛的繁华喧嚣,两位隐士共享幽静奇景。
纷扰之声无法打扰他们的清净,他们胸怀宽广,品格高尚。
宫殿前的流水声如歌,通往僧园的小径蜿蜒而通。
阅读书籍时感慨往昔,坐在石头上对着晴空长啸。
在诗的世界里深思熟虑,纵览山川开阔视野。
忧虑他人之事过于忧虑自己,这哪里是隐居山林的老人呢?

注释

西洛:洛阳。
繁华:热闹。
幽奇:幽静奇特。
喧卑:嘈杂。
贤达:有德才的人。
高风:高尚的品格。
宫水:宫殿前的流水。
僧园:僧人的园林。
旧径:老路。
看书:阅读。
悲往事:感慨过去。
啸:长啸。
搜吟:深思熟虑的创作。
旷望:远望。
忧人:忧虑他人。
卧云翁:隐居山林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在此地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西洛繁华外"表明诗人所处位置超越了世俗的喧嚣,而"幽奇二隐同"则强调了这两个地方的共同点,即它们都隐藏于尘世之外,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宁静。

"喧卑不入耳"和"贤达许高风"两句,分别从感官和精神层面说明诗人对周遭环境的体验。这里的"喧卑"指的是世俗的嘈杂声响,而"贤达"则是形容那些有见识、有修养的人,他们所承载的高尚情操。

接下来的两句"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宫水"可能指的是一处古老废弃的宫殿前的流水,而"僧园旧径通"则暗示着这条小路连接着僧院,是一条久远而又清幽的小道。

中间两句"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沉浸于阅读古籍之中,对过往的历史事件感到哀伤,同时也享受着坐在岩石上,向着晴朗的天空发出长啸的声音,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一种表达。

"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两句,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诗人对于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关系。"世界搜吟内"意味着诗人将整个世界的广阔和复杂都纳入自己的内心思考,而"山川旷望中"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则表现了诗人的慈悲之心和自我反思。"忧人过忧己"意味着诗人对他人的关怀超过了对自己的担忧,而"岂是卧云翁"则是一种修辞,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诗人对于自己是否能达到那种超脱尘世、安居自然之中的状态的自我疑问。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156)

张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

春游千万家,美女颜如花。

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飖尽似乘烟霞。

我身岂比浮游辈,蜀地重来治凋瘵。

见人非理即伤嗟,见人欢乐生慈爱。

花间歌管媚春阳,花外行人欲断肠。

更觉花心妒兰麝,风来绕郭闻轻香。

昔贤孜孜戒骄荡,猖狂不是风流样。

但使家肥存礼让,岁岁春光好游赏。

形式: 古风

书园吏申花开榜子

后园花开红满枝,太守倦游红不知。

看花小吏报花信,太守茫然心忽悲。

头上光阴瞥尔过,昨日少年今老大。

见说花间舞蝶狂,翻飞更着游蜂和。

形式: 古风

劝学示弟诜

大化不自言,委之在英才。

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世上百代名,莫遣寒如灰。

晨鸡固自勉,男子胡为哉。

胸中一片地,无使容纤埃。

海鸥尚可狎,人世何嫌猜。

勤慎君子职,颜闵如琼瑰。

刻薄小人事,斯辈真可哀。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亦灾。

将心须内疚,祸福本无媒。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劝酒惜别

春日迟迟辗空碧,绿杨红杏描春色。

人生年少不再来,莫把青春枉抛掷。

思之可不令人惊,中有万恨千愁并。

今日就花始畅饮,座中行客酸离情。

我欲为君舞长剑,剑歌苦悲人苦厌。

我欲为君弹瑶琴,淳风死去无回心。

不如转海为饮花为幄,赢取青春片时乐。

明朝匹马嘶春风,洛阳花发胭脂红。

车驰马走狂似沸,家家帐幕临晴空。

天子盛明君正少,勿恨功名苦不早。

富贵有时来,偷闲强欢笑,莫与离忧贾生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