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纱幔仰传经,八座起居,彤管频题香茗集;
板舆隆养志,三春报答,碧幢忽废蓼莪篇。
此联以哀悼与缅怀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对逝去母亲的深情追忆。上联“纱幔仰传经,八座起居,彤管频题香茗集”描绘了母亲生前的教诲与生活场景,纱幔之下,母亲传授经典知识,八座之尊的她起居有序,用彤管(古代书写工具)频繁题写关于香茗的集子,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下联“板舆隆养志,三春报答,碧幢忽废蓼莪篇”则转向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怀念,板舆代表了母亲晚年的生活状态,隆养志意指母亲在子女成长中所付出的心血与期望,三春报答象征着子女对母亲养育之恩的回报,碧幢可能暗喻母亲去世后,子女心中对她的思念如碧绿的旗帜般鲜明,却因失去母亲而不得不暂时放下对《蓼莪》(古代表达对父母哀思的诗篇)的阅读与思考。
整体而言,此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深度挖掘,表达了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感激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
不详
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又字少穆、石麟,、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五省奉安舆,一品封崇,况见孙曾绵甲第;
卅年隆禄养,百龄算近,忽悲仙佛渺幡幢。
炜管擅清词,红药阶前,曾伴郎君吟彩笔;
绳床惊噩梦,绿莎厅上,忍教司马湿青衫。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实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元相送面如生。
三策治河书,纬武经文,永作江淮保障;
一篇澄海赋,掞天藻地,蔚为华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