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和李祭酒韵》由明代诗人罗亨信所作,通过对官员仕途与归隐的描绘,以及对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视,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道德情操。
首句“几年载笔侍明光”,描绘了诗人多年在朝廷勤勉工作的场景,以“载笔”形象地表现了其文采斐然,为君主服务的情景。“盛有才名播四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才华广为人知,声名远播,不仅在朝中,更在民间流传。
“超擢荣看登璧水”,描述了诗人因才华出众而得到晋升,如同登上璧水之巅,象征着事业的高峰。然而,“归田未许老柴桑”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诸生侍讲闻霏玉,六馆循规戒履霜”两句,通过描绘学生在学府中聆听教诲、遵守规矩的情景,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里“霏玉”比喻如雪花般细腻的教导,而“六馆”可能指古代的六艺之馆,强调了全面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戒履霜”则暗示了学习者应时刻保持警觉,如同走在薄冰之上,体现了对知识追求的严谨态度。
最后,“造就英才为世用,人思德教永难忘”两句,总结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同时也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永远铭记。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后世影响的长远考量。
综上所述,《和李祭酒韵》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的思考,还蕴含了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是一首富有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