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俗二首(其一)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疟疾每天早晨避开,春寒却每夜加剧。
没有被惊动雷声震碎屋梁,也没有预警洪水漫过屋檐。
虎箭般的疟疾侵入肌肤,像鱼钩深深刺入骨髓。
鸟儿的叫声仿佛成了间谍的诉说,多半是对红色帷幔(可能指疾病或不公)的怨恨。

注释

鬼疟:疟疾。
朝朝:每天早晨。
避:避开。
春寒:春寒。
夜夜:每夜。
添:加剧。
雷破柱:雷声震碎屋梁。
水齐檐:洪水漫过屋檐。
虎箭:比喻强烈的疟疾发作。
侵肤毒:侵入肌肤的毒。
鱼钩刺骨铦:像鱼钩般刺入骨髓的痛苦。
鸟言:鸟儿的叫声。
谍诉:间谍的诉说。
恨彤幨:对红色帷幔的怨恨,可能象征疾病或不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奇特而又充满危险的自然景象。开篇"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季节变化与怪异现象并存的场景,其中“鬼疟”意指神秘莫测的疾病或瘴气,而“春寒”则是自然界的冷清气息。这种对立统一的写法营造出一种超自然而又紧张的氛围。

接下来的"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紧张感。雷声如霹雳般震撼,而雨水却安静地积聚至屋檐,这种对比强化了自然界的威力与神秘性,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灾难即将来临的预兆。

中间两句"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则是对危险和痛苦的直白描写。"虎箭"和"鱼钩"都是伤害的象征,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痛楚,还有可能是精神层面的创伤。

最后两句"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则转向了语言与情感的表达。"鸟言"通常指的是鸟语,这里被赋予了人的语言能力,而"谍诉"则意味着背后议论或诽谤。诗人通过这种写法,可能在探讨人类社会中的是非之争,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困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紧张、危险和神秘的气息,同时也透露着对人性与自然界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异俗二首(其二)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当句有对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乾。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难折,若比阳春意未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曲池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

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