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遵璞禅人

一口吞尽三世佛,正是吾家客作儿。

争似璞禅无用处,一毛头上便忘机。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他一口气吞下了三世的佛,正是我家的仆童。
哪里比得上璞禅的无为境界,连一根头发上都忘记了机心。

注释

一口吞尽:比喻一次性完成或吸收大量知识。
三世佛:佛教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有佛。
吾家客作儿:我家的仆童或学徒。
争似:哪里比得上。
璞禅:未经雕琢的禅意,指自然纯朴的禅境。
无用处:无为而治,不追求世俗利益。
一毛头上:一根头发上,象征极微小的地方。
忘机:忘记世俗机巧,不存机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赠给名叫遵璞的禅人的作品。诗中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对禅修的理解和对禅者的评价。

"一口吞尽三世佛",这里的"一口吞尽"形象地描绘了禅者的悟性极高,仿佛能瞬间领悟到佛法的深奥,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如同吞并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佛理。"三世佛"通常代表佛教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所有佛,这里象征着无量的智慧和法力。

"正是吾家客作儿",将禅者比喻为家中勤劳的仆人,虽身份卑微,但内心却有着无比的清净和智慧,暗示禅者的修行已深入骨髓,不求名利,只求内心的解脱。

"争似璞禅无用处",进一步强调禅者的境界,意为禅者的智慧无需外在的证明或表现,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价值自在其中,不求世人理解或赞誉。

"一毛头上便忘机",以头顶的一根毫发为喻,禅者的内心如婴儿般纯净,没有任何世俗的机心,达到了忘我无欲的禅定境地。这句诗揭示了禅修的最高目标——去除杂念,达到心境空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禅者的高深智慧和纯净心灵,体现了禅宗追求的无我、自然、无为的修行境界。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示韩令人

说不到处著一句,风前截断千差路。

超佛越祖只如今,壁立万仞无回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遇]韵

示鼎需禅人

面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

瞎却眼,解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冲密禅人求赞

佛祖有密语,有说即不密。

密禅画吾真,密意已漏泄。

如析栴檀香,片片体非别。

密意在其中,密亦如是说。

形式:

向侍郎无热轩

勇猛精进过量人,号曰芗林大居士。

住无变易真实处,而常顺行诸佛法。

不作世间颠倒业,成办出世胜方便。

而能于此方便中,幻出难思诸境界。

复于难思境界中,而现种种殊胜事。

华林宝树咸放光,接影连辉相鉴彻。

光色清净如金刚,世间无有能坏者。

又如无热大宝池,四面分流入于海。

是海广大无边际,不出居士一毛孔。

于一毛孔放光明,八万四千同时发。

不劳居士转舌相,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此法。

大海毛孔亦复尔,此是芗林无热义。

是义如空不可量,一一包罗世间相。

我今以此无义语,略为居士出只手。

佛子来登无热轩,众宝妙沙开户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