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门外微风又过萧,仓琅遥撼树头瓢。

白云送老三休记,红烛消寒七者寮。

乞米僧来抛短景,抱琴客去醉良宵。

无端计及雕枯复,春病春心发柳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时节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淡淡的哀愁。

首联“门外微风又过萧,仓琅遥撼树头瓢”,以微风和落叶起笔,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清冷的氛围。微风轻拂,带走了秋日的萧瑟,也带走了夏日的热烈,留下的是季节更迭的痕迹。仓琅,即铜铃,这里用来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在低语,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颔联“白云送老三休记,红烛消寒七者寮”,转而描绘了一幅温暖而静谧的画面。白云缓缓飘过,似乎在陪伴着那些孤独的老者,记录着他们的故事。红烛在寒冷的夜晚中燃烧,照亮了七间小屋,为人们带来了温暖与光明。这一联通过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展现了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颈联“乞米僧来抛短景,抱琴客去醉良宵”,则将视角转向了社会的边缘人物。乞米僧在黄昏时分到来,抛却了短暂的一天,继续着他的生活。抱琴客则在夜晚离去,享受着音乐带来的醉意。这两句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不同层面,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精神的慰藉。

尾联“无端计及雕枯复,春病春心发柳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无端的思绪让人心生感慨,担心着生命的凋零与重生。春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生机,也引发了内心的波动,正如柳条随风摇曳,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5)

钱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其十三)

冒絮支床叹索居,惊人几卷谷皮书。

席门间纳先生履,蓬户聊停长者车。

草草淹留成小坐,匆匆惜别愧相于。

空留丁卯桥边话,夜雨西窗冷蠹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其十四)

余年荣落卷帘中,约略新愁半树桐。

鸦翅带归成子日,蝇头冻老庶人风。

未曾万事唯除死,自断残生要送穷。

极目长空虚指点,大江横处一冥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其十五)

白头无恙鲁灵光,《七发》文成二竖藏。

盎盎炉香宜小阁,深深帘幕称间房。

诗签切莫求新句,药裹终须检古方。

郑重加餐还努力,春风儿女廓然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其十六)

端居风味转萧然,企脚胡床未肯眠。

扫叶声空圆昔梦,煮茶烟尽感流年。

吟成白雪捞虾夜,书就黄云送橘天。

剔罢残灯愁寂历,半龛弥勒共安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