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余年荣落卷帘中”,以“卷帘”为喻,形象地展现了岁月流转、人生荣枯的景象。接着,“约略新愁半树桐”一句,通过“半树桐”的凋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鸦翅带归成子日,蝇头冻老庶人风。”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生活中的琐碎和艰辛比作“鸦翅”和“蝇头”,生动地描绘了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同时,“子日”和“庶人风”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未曾万事唯除死,自断残生要送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认为除了死亡,世间万物皆可改变,流露出一种豁达而又悲凉的人生观。诗人决心在剩余的日子里,摆脱贫困和苦难,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极目长空虚指点,大江横处一冥鸿。”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天空辽阔,江水浩荡,一只孤雁在远方飞翔。这不仅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也寓意着他希望在生命的尽头,能够像那只冥鸿一样,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社会和自我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