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

天高野旷肃孤清,落木萧萧旅梦惊。

病马依人同失路,冷蝉似我祇吞声。

荒城月出夜逾悄,小阁灯残水忽明。

一卧沧江时节改,深杯柏叶为谁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旅夜》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一幅旅途中孤独与凄凉的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旅途的感慨。

首联“天高野旷肃孤清,落木萧萧旅梦惊”,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高远的天空与广阔的原野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孤独感。“肃”字强调了环境的清冷,“孤清”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内心状态。接着,“落木萧萧”描绘了秋日落叶飘零的景象,与“旅梦惊”相呼应,暗示了诗人旅途中的不安与惊醒,仿佛梦境被现实的残酷所打破。

颔联“病马依人同失路,冷蝉似我祇吞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将自己比作“病马”,比喻自己如同病马般疲惫不堪,又失去了方向,暗示了人生的迷茫与困境。而“冷蝉”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压抑,它只能默默忍受,无法发出声音,正如诗人无法诉说自己的痛苦。

颈联“荒城月出夜逾悄,小阁灯残水忽明”,描绘了夜晚荒城的寂静与孤独。月亮的出现反衬出夜晚的寂静,而“悄”字更加强调了这份寂静。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阁内的灯光逐渐熄灭,但水面却突然泛起了光芒,这一细节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希望或觉醒。

尾联“一卧沧江时节改,深杯柏叶为谁倾”,总结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后,诗人似乎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不禁思考起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最后一句“深杯柏叶为谁倾”,以酒杯和柏叶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某种期待或无奈。

整体而言,《旅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孤独与困顿时的深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甫有

甫有谈经约,传闻大不祥。

黯同秋草折,永入夜台长。

横瑟知无路,回车合断肠。

一篇伤友赋,头白为江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拟铜雀妓

漳流望不极,朝日耀飞甍。

腹曲绮疏结,纷蕴繁技呈。

缄芳各流媚,三千同一情。

不知玉辇去,犹作遏云声。

君恩竟何许,高台犹未平。

尘将华吹歇,月照穗帷明。

回首西陵树,恻怆念平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子夜歌(其一)

思君月正圆,望望月仍缺。

多恐再圆时,不是今宵月。

形式: 五言绝句

子夜歌(其二)

万里流沙远,真愁见面难。

闺中无挟弹,那得雁书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