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犯.中元

漏点、听岩城渐移,翠林烟袅。香花缥缈。

圆铃唱、梦魂惊觉。瑶台上步、秋影绡衣归来好。

叹鹫岭尖风,月冷空相照。馔伊蒲、几人到。

箫鼓画船,黯黯湖堤,回肠还自绕。

路转背雉堞,兔华落,羊灯悄。念宋玉、愁多少。

待殷勤、题笺传远道。奈旧约参差,一夜兰盆倒。

纸钱飞去了。

形式: 词牌: 倒犯

鉴赏

这首《倒犯·中元》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描绘了中元节时的凄美景象与深沉情感。

开篇“漏点、听岩城渐移,翠林烟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晚时分,岩城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移动,翠绿的树林间轻烟缭绕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香花缥缈。圆铃唱、梦魂惊觉”两句,将视线转向飘渺的香气与悠扬的铃声,仿佛在梦中被唤醒,引人遐想。

“瑶台上步、秋影绡衣归来好”则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瑶台漫步,秋日的光影与她轻盈的纱衣相互映衬,画面唯美而动人。然而,接下来的“叹鹫岭尖风,月冷空相照”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鹫岭上的寒风与孤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寒冷的意境,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馔伊蒲、几人到。箫鼓画船,黯黯湖堤,回肠还自绕”几句,通过描述中元节期间人们祭拜祖先的场景,以及湖边画船的箫鼓声,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哀思交织的复杂情感。特别是“回肠还自绕”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思念。

最后,“路转背雉堞,兔华落,羊灯悄。念宋玉、愁多少。待殷勤、题笺传远道。奈旧约参差,一夜兰盆倒。纸钱飞去了”几句,通过一系列意象,如转角处的雉堞、落下的兔华(月亮)、悄然熄灭的羊灯、宋玉的愁绪、题写的信笺、倒下的兰盆和飞走的纸钱,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悼之情,以及对过往约定的追忆与失落感。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中元节这一传统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金菊对芙蓉

山渌栖烟,城阴卧水,半湖冷画秋容。

奈湖波清浅,不似秋浓。

多情风信天边下,问故人、何处芳踪。

佩声依约,知他见否,月桂香中。追念往事朦胧。

早齐纨泪黦,并剪尘封。过虚堂悄悄,履踪谁同。

思君只有兰衾梦,但梦来、未抵相逢。

向无眠夜,金徽怨曲,弹与疏蛩。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洞仙歌.圣因寺僧馈食

斋厨食品,乍分来莲座。小舫清芬浪花破。

叹留宾、事往解菜心孤,浑不管,几日芳卮尘锁。

宣南人好在,绥款玫砧,隽味频烦玉纤和。

一箸冷吴羹、雀疃鲈亭,但闷里、秋光虚过。

问书信、麻姑近谁传,料脯擘、仙麟未应忘我。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金缕曲.湖上得王堶书

倦枕荒祠托。展苔笺、羊车叔宝,寄情绵邈。

读罢西泠烟波冷,顿尔衣宽带索。

忍重溯、芳仪钟郝。

白奈簪霜惊秋早,惹吴娘、泪为天孙落。

人去也,晓风恶。前期箫凤悲京洛。

最堪怜、娇花稚蕊,等闲飘泊。

麦饭棠梨城南寺,一样优昙梦觉。

更休问、中年哀乐。

地久天长无时尽,判伤心、与汝今生各。

鸾鉴影,尽抛却。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清平乐

曲琼风细。寂寞帘垂地。消得西堂烟一穗。

随分闲眠浅醉。象床罗簟关情。梧桐叶叶秋声。

还向人间惆怅,不知几日浮生。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