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董令升梅花

花前樽酒泻尖泥,痛饮仍欣客到齐。

竹外一枝青更好,水边疏影动还迷。

醉醒正值微风入,酬唱何妨素魄低。

闻说归舟阳羡去,应容酌别为烹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在花丛前斟满美酒,滴滴倾泻在浅碟中,尽管痛饮,更因友人到来而欢欣。
竹林外的一枝新绿更显清新,水边稀疏的倒影摇曳,令人眼花缭乱。
醉意中恰好微风拂面,我们不妨趁着月色吟诗唱和。
听说你要乘船返回阳羡,应该允许我以烹鸡之礼为你饯别。

注释

花前:在花丛前。
樽酒:酒杯。
泻尖泥:倾泻在浅碟中。
痛饮:尽情饮酒。
仍:仍然。
欣:欢喜。
客到齐:友人都已到齐。
竹外:竹林外。
一枝青:一枝新绿。
更好:更显清新。
水边疏影:水边稀疏的倒影。
动还迷:摇曳使人眼花。
醉醒:醉意中。
微风入:微风吹来。
酬唱:吟诗唱和。
素魄:月色。
闻说:听说。
归舟:返回的船只。
阳羡去:前往阳羡。
应容:应该允许。
酌别:饯别之礼。
烹鸡:烹煮鸡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次韵董令升梅花》。从艺术风格和用词上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

"花前樽酒泻尖泥,痛饮仍欣客到齐。"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图:在满是鲜花的地方,人们聚集一处,以樽酒欢庆,气氛热烈。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追求,也透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快乐时光的留恋。

"竹外一枝青更好,水边疏影动还迷。" 这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竹外一枝青”与“水边疏影”,诗人捕捉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和谐之美。在这里,“一枝青”暗示梅花,而“疏影”则是对春日微风中树木投射在水面的摇曳倒影的描绘。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景物,更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情怀。

"醉醒正值微风入,酬唱何妨素魄低。" 这两句诗人通过对酒宴后醉醒时刻的描绘,以及“微风”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自由自在心境的追求。“酬唱”一词则展现了诗人文艺气质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闻说归舟阳羡去,应容酌别为烹鸡。" 最后两句通过“归舟阳羡去”的描写,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不舍之情。而“应容酌别为烹鸡”则显示出诗人在面对分别时所表现出的豪迈和宽厚,既是对友谊的一种寄托,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宴饮、自然美景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次韵蒋守张进彦

邂逅传杯莫放杯,七年重见梦初回。

休嗟岁月堂堂去,且喜旌麾得得来。

春至会沾新雨露,时清应扫旧氛埃。

如君才业今张镐,怜我栖迟毂屡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鲁如晦七夕

今夕知何夕,相逢莫漫愁。

凉飔开北牖,新月挂西楼。

重惜经年别,贪延数刻秋。

明朝河汉隔,西向望牵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蔡永叔双头芍药

反复新诗对月华,视模犹及正而葩。

坐驰芍药心先醉,身老江湖眼欲花。

夜半已酬连理约,风前还见一枝斜。

滩头更下双鸂鶒,并与妖红作意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江南道中

江回山崦两三家,招飐东风酒旆斜。

羸马送曛行自急,峭寒欺客晚还加。

日边雁足应传信,竹外梅梢合放花。

指点东城归路窎,一川流水闹栖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