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十)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渴望找到一个安宁的居所,寒冷的山林可以长久保持宁静。
微风轻轻吹过深山里的松树,靠近聆听,那声音更加悦耳。
山脚下有个白发苍苍的人,低声诵读着黄老之学的典籍。
我已经在外漂泊了十年,却无法返回,连来时的道路都已忘记。

注释

欲得:渴望得到。
安身处:安宁的居所。
寒山:寒冷的山林。
可长保:可以长久保持。
微风:轻柔的风。
幽松:深山里的松树。
声逾好:声音更加悦耳。
斑白人:白发苍苍的人。
喃喃:低声。
黄老:黄老之学,古代的一种哲学流派。
十年:十年时间。
归不得:无法返回。
来时道:来时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向往在偏远的冷清之地寻求内心平静的意境。"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寻找精神避风港的强烈愿望。"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则是对这种清净环境中自然声音之美的赞叹。

下半首"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描绘了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正在静静地研读道家经典《黄帝内经》的场景。这里的“斑白”形象强化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沉淀的意象,而“喃喃读黄老”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表达了一种长久离别和对往昔记忆的淡忘。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无情的一种感慨,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羁绊的彻底放弃,以及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深远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理想图景,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哲思。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二)

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

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

幽涧常沥沥,高松风飕飕。

其中半日坐,忘却百年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三)

妾在邯郸住,歌声亦抑扬。

赖我安居处,此曲旧来长。

既醉莫言归,留连日未央。

儿家寝宿处,绣被满银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四)

快搒三翼舟,善乘千里马。

莫能造我家,谓言最幽野。

岩岫深嶂中,云雷竟日下。

自非孔丘公,无能相救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六)

有鸟五色彣,栖桐食竹实。

徐动合礼仪,和鸣中音律。

昨来何以至,为吾暂时出。

傥闻弦歌声,作舞欣今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