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至灵谷

仙林路细出山腰,灵谷峰高入紫霄。

立石借为题字壁,倒松因作度溪桥。

雨花湿地人归晚,烟草迷川马去遥。

记得玄都种桃处,黯然分袂各魂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之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依恋和不舍。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仙林、灵谷峰这些神秘的自然元素,为送别的情境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仙林路细出山腰,灵谷峰高入紫霄。”开篇两句描绘了一个幽深静谧的山谷景象,其中“细”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展现了小路蜿蜒曲折的美丽。仙林和灵谷峰则是诗人心中理想之所在,它们高耸入云,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立石借为题字壁,倒松因作度溪桥。”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具体的行为场景,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投入。立石作壁,倒松为桥,这些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

“雨花湿地人归晚,烟草迷川马去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雨后送别的情景。雨花是细雨后的点点滴滴,它润物无声,却也让人的心境变得湿润和温柔。人归晚和马去遥,则是对离别之人的一种留恋,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都无法减轻诗人内心的不舍。

“记得玄都种桃处,黯然分袂各魂销。”最后两句则是对往昔情景的回忆。玄都种桃,是一段美好的过往,而今朝只能黯然神伤,感叹时光易逝,旧友难寻。这“分袂”二字,更是古人送别时的一种仪式,它象征着情谊的深重和分别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往昔情感的追忆,营造出一种淡远幽深、意蕴深长的情境。它不仅是送别之作,更是一种对生命流转和人间情谊的沉思。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郡中逢桐庐方冰鉴相士

七里滩头曾识面,五峰城里又逢君。

人间一瞬白驹日,世事几番苍狗云。

奇骨谁当侯万里,匹夫那可帅三军。

试凭冰鉴从头问,细雨青灯过夜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郡楼九日

虹影初消雨脚收,凭高聊复散牢愁。

烟横三市蜂房屋,尘掩重门燕子楼。

黄菊自随陶令节,白云那管汉时秋。

雁飞不尽乾坤大,安得相从汗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宿芳草渡

曾卧江楼听雨声,萧疏又似送归程。

正如老马倦行路,忽有鹁姑啼晚晴。

绕屋种花春烂漫,隔窗无树月分明。

苍头不管人眠熟,连报严城打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赠星翁陈跛子

拄拐蹒跚鬓雪明,向来小范亦分羹。

十年不见疑先死,一旦相逢似再生。

尽乱亦收诗卷上,长贫犹挟命书行。

试言何物妖星照,是处青山白骨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