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形式: 古风

翻译

回忆起昨天,我和老朋友在湘江边告别。
我的马在树林中回声嘶鸣,你的船消失在山后天际。
马的嘶叫沿着古老的路途回荡,船影如同疾电般消失无踪。
千里江边的花草已入春天,老朋友如今却再也见不到。

注释

忆昨:回忆起。
故人:老朋友。
湘江:湖南的湘江。
岸头别:江边告别。
我马:我的马。
映林嘶:在树林中回声嘶鸣。
君帆:你的船。
转山灭:消失在山后。
古道:古老的路。
帆灭:船影消失。
如流电:如同疾电。
江蓠:江边的花草。
春:春天。
故人今不见:老朋友如今见不到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这两句从回忆开始,设定了一个离别的情景,地点是在湘江岸边,与昔日的朋友告别。这里的“忆昨”表明时间已经过去,而“湘江岸头别”则具体化了这份离愁。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离别时的情形。诗人骑的马儿在林间叫嘶,而朋友的船帆随着山势转弯消失。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分别的一刻。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离别后的情景。诗人的马儿沿着古老的小路嘶叫,而朋友的船帆则像流星般快速消失。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对比,也暗示了时间飞逝和人事变迁。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最后两句转向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湘江两岸春意盎然,但昔日相伴的人却已经不再身边。这强烈的情感落差,使得这份离愁更加深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佳作。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顺阳歌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

野水齧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

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形式: 古风

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所和见徵继作

湘西古刹双蹲蹲,群峰朝拱如骏奔。

青松步障深五里,龙宫黯黯神为阍。

高殿呀然压苍巘,俯瞰长江疑欲吞。

橘洲泛浮金实动,水郭缭绕朱楼骞。

语馀百响入天籁,众奇引步轻翩翻。

泉清石布博棋子,萝密鸟韵如簧言。

回廊架险高且曲,新径穿林明复昏。

浅流忽浊山兽过,古木半空天火痕。

星使双飞出禁垣,元侯饯之游石门。

紫髯翼从红袖舞,竹风松雪香温黁。

远持清琐照巫峡,一戛惊断三声猿。

灵山会中身不预,吟想峭绝愁精魂。

恨无黄金千万饼,布地买取为丘园。

形式: 古风

捣衣曲

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

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

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长裾委襞积,轻佩垂?珑。

汗馀衫更馥,钿移麝半空。

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

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

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悬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