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

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赪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大片的杞梓树遮蔽了天空,老郑虔的散木无人收藏。
喜庆的气氛在你的杯中飘荡,丰收之年在我辞官之前降临。
夜深时分,严厉的命令伴随着钟鼓声和月光,野外的营地炊烟袅袅。
叹息谁能理解帝王的力量,期待回归后以金银赏赐来衡量功绩。

注释

杞梓:杞树和梓树,古代常用作优质木材。
樗散:比喻才能平庸或不受重视的人。
郑虔:唐代画家,此处借指有才华但未被重用的人。
浮白:满杯酒,泛指饮酒。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象征卸下官帽。
令严:法令严格。
貔貅: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猛兽,象征勇猛。
赪肩:形容金帛堆积如山,用以形容丰厚的赏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情感体验和对丰收年景的喜悦。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林图景。"千章"指的是树木繁茂,每一片叶子都有如同书页般厚实的形象,"杞梓荫云天"则表现了树影婆娑,好像连通了天空。"樗散谁收老郑虔"中的"樗"是一种古代用来作箭靶的植物,这里暗示着荒废和无人问津的场景。

接下来的"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喜气"指的是吉祥、幸福的氛围,而"浮白里"则是形容这种喜悦如同白云一般飘渺而来。"丰年及我挂冠前"中,"丰年"指的是丰收的年景,而"挂冠"则可能是指诗人将要退隐的意愿。

紧接着的"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令严钟鼓"表明军营中的警觉和纪律,而"三更月"则是指深夜时分。"野宿貔貅"形容夜间宿营的情景,"万灶烟"则描绘了萦绕的炊烟,增添了一种荒凉感。

最后两句"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赪肩"中,"太息"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和深长的叹息。"何人知帝力"暗示着对上天的力量感到困惑或不解,而"归来金帛看赪肩"则可能是指诗人归家后,在华丽的布帛中观赏自己战袍上的勋章和荣誉,表达了一种功成名就后的自我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以及对个人功业和天命的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郊祀庆成诗

帝出乘昌运,天心予太平。

文章三代继,制作七年成。

大祀乾坤合,刚辰日月明。

泰坛朝埽地,魄宝夜垂精。

仰御圆苍盖,环观海岳城。

北流吞朔易,西极落欃枪。

升燎灵光答,回銮瑞雾迎。

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勾萌。

可颂非天德,因箴亦下情。

民言知有酌,帝谓本无声。

富国由崇俭,祈年在好生。

无心斯格物,克己自销兵。

化国安新政,孤臣返旧耕。

还将清庙什,留与野人赓。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次韵王仲至喜雪御筵

三军喜气铄飞花,睡起空惊月在沙。

未集骅骝金騕袅,故残鳷鹊玉横斜。

偶还仗内身如寄,尚忆江南酒可赊。

宣劝不多心自醉,强扶衰白拜君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其一)见和西湖月下听琴

谡谡松下风,霭霭陇上云。

聊将窃比我,不堪持寄君。

半生寓轩冕,一笑当琴樽。

良辰饮文字,晤语无由醺。

我有凤鸣枝,背作蛇蚹纹。

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

当呼玉涧手,一洗羯鼓昏。

请歌《南风》曲,犹作虞书浑。

形式: 古风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其二)见和仇池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还朝暂接鹓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