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短壑长松经始馀,次山无往不从吾。
便应扫尽陈踪迹,摹作三溪少隐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短壑长松经始馀,次山无往不从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山水景观的喜爱,他愿意随处漫游,只要是山林之地,他都乐于前往。这里的“短壑”和“长松”构成了一个幽静而又开阔的画面,显示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便应扫尽陈踪迹,摹作三溪少隐图"则表明诗人希望抹去往昔尘封的足迹,重新描绘一幅属于自己心灵的山水图。这里所说的“三溪”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虚构的理想之地,而“摹作”则显示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这样的意境与用语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洁情操以及他们对待自然、艺术的深厚情感。
不详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两山列影作眉愁,尽付襄江一鉴收。
问讯风光应更好,赋诗谁与共清流。
山容浑似关南见,水曲初疑岘首看。
闻说新堂多胜概,待飞一叶上云端。
晚来聊复岸乌纱,指点园林已罢花。
高柳交阴斜日照,閒携儿稚看栖鸦。
满目萧萧云气流,芭蕉梧叶共飕飗。
松门尽日无来客,独与疏篁傲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