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清叔襄阳隆中行

老瞒晚当汉道卧,黑云触天月新破。

英雄湖海应如响,独向南阳静中坐。

当时不遇刘豫州,抱膝吟啸谁为酬。

本图一旅复夏祀,岂为万户伸韩仇。

彼攸官渡瑜夏口,非不功名咄嗟就。

甘心蒿布嫁之子,肯以金夫易吾守。

惜乎天下思汉心,是际不及西都深。

皇天不祚机再失,马谡之败云长禽。

空存遗庙千载后,过者犹知袒为右。

呜呼龙乎如有灵,盍使胡营落天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南宋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和刘清叔襄阳隆中行》。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赞誉。

首句“老瞒晚当汉道卧”,以“老瞒”指代曹操,形象地描绘了曹操在晚年时的雄心壮志,仿佛他正躺在历史的道路上,准备再次崛起。接着,“黑云触天月新破”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曹操的雄心比作遮天蔽日的乌云,而“月新破”则暗示了曹操在对抗强敌时的艰难与挑战。

“英雄湖海应如响,独向南阳静中坐。”这一句赞美了英雄的豪情壮志,即使在平静的南阳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波澜壮阔。接下来,“当时不遇刘豫州,抱膝吟啸谁为酬。”表达了对刘备的惋惜之情,感叹刘备未能在适当的时候遇到曹操这样的英雄,无法共同成就一番事业。

“本图一旅复夏祀,岂为万户伸韩仇。”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曹操的远大理想,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功名,更是为了恢复汉室,伸张正义。接下来,“彼攸官渡瑜夏口,非不功名咄嗟就。”提到了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的辉煌战绩,展现了其军事才能。

“甘心蒿布嫁之子,肯以金夫易吾守。”这一句通过对比,赞扬了曹操对事业的坚守,即使面对诱惑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原则。“惜乎天下思汉心,是际不及西都深。”表达了对当时人们渴望恢复汉室的心愿的遗憾,认为这种愿望在那个时代未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最后,“皇天不祚机再失,马谡之败云长禽。”提到历史上的两次关键失败,即马谡失街亭和关羽被杀,暗示了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无奈。“空存遗庙千载后,过者犹知袒为右。”描述了后世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纪念与敬仰,即使时间流逝,人们仍然记得他们的贡献。

“呜呼龙乎如有灵,盍使胡营落天狗。”诗人以龙为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希望他们能像龙一样拥有超凡的力量,让那些破坏和平与秩序的敌人无所遁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向往、对历史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阻风太湖沙塘港

归程雪边来,四旬六千里。

瞿唐过滟滪,洞庭至彭蠡。

涉历天下险,心有如此水。

朅来太湖滨,到家步才跬。

胡贻蜚廉怒,相挟冯夷氏。

惊飙昼而作,骇浪暮不已。

令人向洋叹,可望不可迩。

组练前陈扼,银屋平地起。

逡巡问维楫,飘泊委芦苇。

归心苦何遽,短棹姑小舣。

尝闻强则避,事当顺而理。

平明迟解缆,天宇果新霁。

金乌甫生东,鱼龙首俱弭。

上下大圆镜,四面平如砥。

天公翻覆手,风后吹嘘是。

巽转而之坤,帆去随所指。

出湖且入港,曾不片时尔。

前津问锡麓,弗远尺有咫。

舟人顾相贺,昨忧变今喜。

我生客江湖,噫嘻嗟老矣。

可以速则速,时当止则止。

岂惟行舟然,世事只如此。

由兹石塘出,此去皆坦履。

归来荷圣恩,全家赖天赐。

息阴亟休影,杜门以却轨。

形式: 古风

句(其二)

绿宫袍里素中单,全身却作如来色。

形式: 押[职]韵

偈颂八十五首(其五十一)

者老和尚,元无所向。一味麻皮头,做出万般样。

我也无端被伊葛藤一上,惭愧桩子倒了也。

衔怨衔恩,含悲合笑,烧一炷香供养。

形式: 偈颂

和思故人(其二)

握手论怀屡合并,自居谪籍玷时名。

剡溪无路访安道,北海何人知子卿。

千里凭诗驰意马,一樽赖酒破愁城。

秋风若有南来雁,未忘故人烦寄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