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看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

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亭亭的月亮高悬千里,又逢中秋十五圆月。
今夜月光格外明亮,平日的情感思绪也有所不同。
在九重天边微微露出露水,四海之下一片宁静无风。
满怀惆怅,犹豫不决地告别,又有谁能够欣赏这如洗的碧空呢。

注释

亭亭:形容月亮高洁的样子。
三五:指农历十五,月圆之夜。
九霄:古代称天空为九重霄,极言其高。
惆怅:内心忧郁、感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亮的秋夜月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亭亭千万里”一句,以“亭亭”形容明月,既点出了月光的皎洁,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寂寞与遥远。接着“三五复秋中”则是时间的流转,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夜晚的寒气更增添了一份凉意。

“此夕光应绝”一句,月光特别明亮,是因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对美好景象的独特感受。此时此刻的思念与平常大不相同,“常时思不同”表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怀念。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宁静的夜空图景。“九霄”指的是高远的云层,“微有露”则是说天边隐约可见一些细小的露珠。而“四海静无风”则进一步衬托出一个广阔无垠、静谧异常的宇宙画卷。

最后两句“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诗人心中的哀伤和孤独在这宁静的夜晚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月光下的离别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而那遥不可及的碧空,又有谁能真正领略其中之美呢?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与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感受,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万年县中雨夜会宿寄皇甫甸

县斋还寂寞,夕雨洗苍苔。

清气灯微润,寒声竹共来。

虫移上阶近,客起到门回。

想得吟诗处,唯应对酒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下第

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浑疏。

归路羞人问,春城赁舍居。

闭门辞杂客,开箧读生书。

以此投知己,还因胜自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乞酒

闻君有美酒,与我正相宜。

溢瓮清如水,黏杯半似脂。

岂唯消旧病,且要引新诗。

况此便便腹,无非是满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中述怀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

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

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

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