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县中雨夜会宿寄皇甫甸

县斋还寂寞,夕雨洗苍苔。

清气灯微润,寒声竹共来。

虫移上阶近,客起到门回。

想得吟诗处,唯应对酒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县衙斋室空寂无人,夜雨洗净了青苔。
灯光微弱,清冷的气息使它显得湿润,寒意透过竹声传来。
虫鸣渐近台阶,有访客起身出门应答。
想象中,诗人独自吟咏的地方,只有酒杯作伴。

注释

县斋:县衙的书斋。
寂寞:空旷寂静。
夕雨:傍晚的雨。
苍苔:青苔。
清气:清冷的气息。
灯微润:灯光微弱而湿润。
寒声:寒冷的声音。
竹共来:竹子一起发出声音。
虫移:虫子爬动。
上阶近:接近台阶。
客起:客人起身。
回:回应。
吟诗处:吟诗之地。
酒杯:饮酒的杯子。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雨夜寂静的图景。诗人在县斋中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清冷,外面的夕雨洗净了大地上的苍苔,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有些许寒意的氛围。

"清气灯微润"一句,透露出室内的温馨与安详,油灯散发出的光线柔和而细腻。"寒声竹共来"则继续强化了夜晚雨中竹林发出的清冷声音,似乎竹子也在这静谧的夜晚中诉说着什么。

接下来的两句"虫移上阶近,客起到门回"展现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腻观察。虫子悄然爬行至阶级之上,而远方的客人则因为雨夜而起身返回门前。

最后两句"想得吟诗处,唯应对酒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在这种环境中,他更多的是沉浸于思考和吟咏诗词,这种文化娱乐活动似乎成了他唯一的回应,那就是与酒杯相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寂静又富有哲理的空间,展示了古人在雨夜中独处时的闲适心境和深邃情感。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下第

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浑疏。

归路羞人问,春城赁舍居。

闭门辞杂客,开箧读生书。

以此投知己,还因胜自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乞酒

闻君有美酒,与我正相宜。

溢瓮清如水,黏杯半似脂。

岂唯消旧病,且要引新诗。

况此便便腹,无非是满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中述怀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

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

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

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山中寄友人

路岐何渺邈,在客易蹉跎。

却是去家远,因循住日多。

几看春草绿,又见塞鸿过。

未有进身处,忍教抛薜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