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孙楚诗

周道斁兮颂声没。夏政衰兮五常汨。便便君子。

顾望而逝。洋洋乎满目。而作者七。

岂不乐天地之化也。哀哉乎时之不可与。

对之以独处。无娱我以为欢。清流可饮。至道可餐。

何为栖栖。自使疲单。鱼悬兽槛。鄙夫知之。

夫古之至人。藏器于灵。缊袍不能令暖。

轩冕不能令荣。动如川之流。静如川之渟。

鹦鹉能言。泗滨浮磬。众人所玩。岂合物情。

玄鸟纡幕。万世而不悟。以我观之。乃明其故。

焉知不有达人。深穆其度。亦将窥我。颦蹙而去。

万物皆贱。惟人为贵。动以九州为狭。

静以环堵为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答孙楚诗》由魏晋时期的诗人董京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周道斁兮颂声没。夏政衰兮五常汨”,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周朝的道德风尚逐渐消逝,夏朝的正统秩序也逐渐瓦解,表达了对古代文明衰落的感慨。接着,“便便君子。顾望而逝”则以君子的形象,面对时代的变迁,选择隐退,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洋洋乎满目。而作者七。岂不乐天地之化也。哀哉乎时之不可与”这一句,诗人感叹眼前景象虽美,却无法与时代共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与时代脱节的悲哀。接下来,“对之以独处。无娱我以为欢。清流可饮。至道可餐。何为栖栖。自使疲单”则进一步阐述了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非物质的享受。

“鱼悬兽槛。鄙夫知之”一句,通过比喻,指出世俗之人往往只关注表面的事物,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随后,诗人提出“夫古之至人。藏器于灵。缊袍不能令暖。轩冕不能令荣”,强调真正的智者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即使身处简陋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温暖与荣耀,不被外在的物质所束缚。

“动如川之流。静如川之渟。鹦鹉能言。泗滨浮磬。众人所玩。岂合物情”这一段,通过自然界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指出鹦鹉的言语和泗滨的浮磬虽为众人所欣赏,但未必符合事物的真实价值。

最后,“玄鸟纡幕。万世而不悟。以我观之。乃明其故。焉知不有达人。深穆其度。亦将窥我。颦蹙而去”这一部分,诗人以玄鸟的不解为喻,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人们难以理解真正智慧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存在一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达人”,他们深沉而庄重,或许会在未来与诗人相遇,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道德风尚以及时代变迁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是魏晋时期文人思想情感的生动体现。

收录诗词(3)

董京(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孝经诗二章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形式: 四言诗

人生

满地冰霜斗室居,虽然困顿亦舒徐。

懒思尘世无穷事,补读吾生有用书。

饭罢聊将閒步数,睡馀常觉客心虚。

忘言自得静中趣,过尽门来显者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论语》诗

守死善道,磨而不磷。直哉史鱼,可谓大臣。

见危授命,能致其身。克己复礼,学优则仕。

富贵在天,为仁由己。以道事君,死而后已。

形式: 四言诗

题坦然斋

去古日以远,机巧日以生。

纷纷任钩钜,无复存至诚。

孰知玄妙理,所贵在坦平。

美人领斯趣,百虑帖然凝。

闭门谢往来,绝口轻纵横。

但忻情意得,不识辱与荣。

浮云去复还,飘飖傍幽扃。

好月不待招,清夜当户明。

幸有一尊酒,聊以娱吾情。

悠悠身外事,居易复何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