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王顺伯所藏欧公集古录序真迹

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

三人情好元不疏,祇是相逢逢不得。

渠有贞观碑,侬有永和词。

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蚩。

珊瑚击得如粉碎,赵璧博城翻手悔。

不似三家斗断碑,夜半战酣莫先退。

皇朝爱碑首欧阳,集古万卷六一堂。

玄圭漆玉堆墨宝,黟霜黑水涂缁裳。

临川无端汲古手,席卷欧家都奄有。

岣山科斗不要论,峄山野火不经焚。

尤家沈家喙如铁,未放临川第一勋。

不知临川何许得尤物,集古序篇出真笔。

遂初心妒口不言,君看跋语犹怅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题为《跋王顺伯所藏欧公集古录序真迹》。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法和碑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赞赏与鉴赏。

首先,"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表明了诗人对于欧阳修、王安石这样的文学巨匠以及临川先生(可能指的是书法家或文学家)的尊崇和喜爱。接下来的"三人情好元不疏,祇是相逢逢不得"则透露出即便是在古代,也难以找到几位真正理解并欣赏诗词者。

"渠有贞观碑,侬有永和词"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与柳公权的《永和公主造像碑》,这两件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遗产。诗人接着提到"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蚩",表现了对书法艺术极高的评价标准。

"珊瑚击得如粉碎,赵璧博城翻手悔"可能是在比喻某种书法技巧或是对古人作品的态度。紧接着的是"不似三家斗断碑,夜半战酣莫先退",这里的“三家”通常指的是书法史上的三大书派,即晋唐宋三代的代表性书法家,而“斗断碑”则是指王羲之、王献之和王珣三兄弟合刻的一方石碑,表达了诗人对这三位书法家的崇敬。

"皇朝爱碑首欧阳,集古万卷六一堂"可能是在赞美唐宋时期的书法艺术,以及皇室对于这些艺术品的珍视。"玄圭漆玉堆墨宝,黟霜黑水涂缁裳"则是对书法作品质地和笔触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细腻感受。

"临川无端汲古手,席卷欧家都奄有"可能是在形容临川先生(或某位书法家的别称)的书法风格,或是其作品中蕴含着古典的韵味。"岣山科斗不要论,峄山野火不经焚"则像是对某种艺术标准或是评价体系的比喻。

尤家沈家喙如铁,未放临川第一勋"可能是在赞美尤、沈两家的书法作品,或是特别指出某位临川先生在书法上的成就。最后的"不知临川何许得尤物,集古序篇出真笔"则表达了诗人对临川所创作的碑帖的高度评价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他个人对于书法鉴赏与批评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

太行界天二千里,清晨跳入寒窗底。

黄河动地万壑雷,却与太行相趁来。

青崖颠狂白波怒,老夫惊倒立不住。

乃是丘迟出塞归,赠我大轴出塞诗。

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

过故东京到北京,泪滴禾黍枯不生。

誓取胡头为饮器,尽与遗民解魋髻。

诗中哀怨诉阿谁,河水呜咽山风悲。

中原万象听驱使,总随诗句归行李。

君不见晋人王右军,龙跳虎卧笔有神。

何曾哦得一句子,自哦自写传世人。

君不见唐人杜子美,万草千花句何绮。

祗以诗传字不传,却羡别人云落纸。

莫道丘迟一轴诗,此诗此字绝世奇。

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

形式: 古风

跋写真刘敏叔八君子图

一代一两人,国已九鼎重。

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

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

久别忽相逢,相对恍如梦。

形式: 古风

跋吴箕秀才诗卷

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

开红落翠天为泣,覆手作春翻手秋。

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

一径芙蓉十万枝,唤作春风二月时。

旁人笑渠眼花恐落井,渠方掉头得句呼不醒。

老夫向来守荆溪,郡有诗人元不知。

赠我连城杂照乘,一夜空斋横白蜺。

形式: 古风

跋京仲远所藏杨补之红绫上所作著色掀篷梅

朔云暗天垂到地,朔风裂山吹脱耳。

长江万顷一艇子,一夜雪寒不成睡。

诗翁晓起鬓髼松,缩颈微掀黄篾篷。

夜来急雪已晴了,东方一抹轻霞红。

江梅的皪开独树,篷间截入梅尺许。

老干新枝紫复青,花雕白玉须黄金。

满身满面都是雪,梅雪却与霞争明。

不知诗翁何处得霜锯,和雪和梅斸将去。

恐是并州快剪刀,不然吴刚修月斧。

下无根干上无梢,一眼横陈梅半腰。

东省拈出寒萧萧,至今花头雪未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