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夫

阃帅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钁无休日,失业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边疆将领忙于追求太平,疏通河流刚完又要筑城墙。
挑土挖沟的人们没有休息日,失去工作的人家发出哀叹声。
两个破旧布衫冷到骨髓,半碗米饭冷得没有汤。
何时才能统一国家,只愿在春雨中耕田度日。

注释

阃帅:边疆将领。
差夫:被派遣的工人。
太平:社会安定。
浚河:疏浚河流。
修城:修建城墙。
挑泥锹钁:挑土挖沟。
无休日:没有休息。
失业:失去工作。
妻儿:妻子和孩子。
叹声:叹息声。
布衫:破旧衣服。
寒透骨:冷到骨髓。
蒸饭:热饭。
冷无羹:冷得没有汤。
一统山河:统一国家。
春田:春天的农田。
带雨耕:在雨中耕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饱受劳役的农民生活图景,通过对比和反衬,抒发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阃帅差夫欲太平"一句,直指统治者为了追求太平无事而不断征调百姓去从事繁重的工程,如浚河、修城等,这些工程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却又似乎没有尽头。"挑泥锹钁无休日"表达了农民被迫连续劳作,没有一刻休息的辛酸。

然而,如此繁重的劳役并未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反而使得许多人"失业妻儿有叹声"。诗中的"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蒾饭冷无羹"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及其家庭在严冬中依然贫困、缺衣少食的悲惨境遇。

最后一句"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和平、安定的向往。"一统山河"意味着国家的统一与和谐,而"只向春田带雨耕"则是农民渴望在来年能够安心耕作,希望天气适宜,以便能有好收成。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展现了作者对于太平盛世的强烈期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收录诗词(301)

宋伯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瓜洲阻风

狂风未许放归船,借得僧房半榻眠。

落雁影收帆脚外,怒涛声到枕头边。

黄芦叶底秋将老,白羽书中病未痊。

传语将军多著力,扬州不比旧家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边头老马

解下缰绳便欲眠,绝无筋力可胜鞭。

霜蹄遍识淮南地,夜草犹吞塞北烟。

怕逐綵旗排偃月,宁思金镫趁朝天。

华山自有安身处,试问将军在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会夏石芝

自与君相别,骎骎已数年。

一缄书不寄,千里梦徒然。

雨店花新长,风棂月几圆。

岭梅无恙否,愁满鬓丝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安居

穷通岂在苦劳神,且作安居懒散人。

买地种花多种竹,煮茶邀客也邀邻。

求名岂识书三上,得兴无过醉一巡。

喜得满?收芋栗,杜陵应未笑全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