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朔风吹客度长林,浩荡川原雪气阴。
一涧红花寒淅洌,双峰隐玉晚萧森。
人因地瘠多饥色,鸟为天空有去心。
日暮那堪途更远,马嘶犹似助悲吟。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荒野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首联“朔风吹客度长林,浩荡川原雪气阴”,以凛冽的北风和覆盖皑皑白雪的辽阔大地开篇,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寒冷的氛围。接着,“一涧红花寒淅洌,双峰隐玉晚萧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红花在寒风中的坚韧与双峰在夕阳下静默的庄严并置,展现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与静谧之美。
“人因地瘠多饥色,鸟为天空有去心”则转向对人的描绘,通过“饥色”和“去心”这两个词,揭示了因环境恶劣而导致的人们的困苦与无奈,以及鸟儿寻求更好生存空间的本能反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尾联“日暮那堪途更远,马嘶犹似助悲吟”以日落时分的凄凉景象收尾,马的嘶鸣仿佛在为旅人增添一份哀愁,整个画面充满了孤独与忧郁的情感色彩。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得得千山引去程,精蓝小住一牵情。
十年怀刺侯门下,不及山僧有送迎。
久客青山下,相思有定踪。
感虽倾一饭,才岂愧千钟。
雪助看山意,春生对酒容。
官斋伦寥寂,书札慰吴侬。
马头云断处,遥见谢家山。
月色常依旧,风流孰与攀。
故人枉芳讯,今夜隔重关。
为尔摇鞭急,苍苍暮霭间。
南州佳丽地,待尔赋新诗。
相忆魂应断,相逢喜可知。
云消牛渚夕,风起鹊矶时。
自是归心切,非关马力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