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括范文正听真上人琴歌

耿耿银潢净,窗月莹如冰。

朱丝一扣,万籁不起冷光凝。

千古遗音犹在,一洗淫哇郑卫,北里与南陵。

孰识兴亡事,哀乐不同情。咽流泉,戛鸣玉,击浮金。

老龙啼晓,幼猿忽复暮山吟。

为我临风再奏,仙鹄翩翻十二,感物一何灵。

此曲谁当听,四海有知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明亮的银河清澈如镜,月光透过窗户如冰晶般透明。
轻轻拨动朱红色的琴弦,万籁俱寂,只有冷光凝聚。
千百年来的优美旋律依然回荡,洗净了低俗的音乐,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
谁能理解历史兴衰,人们的悲欢并不相同。泉水哽咽,玉石鸣响,金声敲击。
老龙在黎明时啼叫,小猿又在傍晚模仿山林的吟唱。
请为我再次在风中演奏,仙鹤轻盈地飞舞,万物感应何等神奇。
这首曲子谁能欣赏,世间有谁能成为知音?

注释

耿耿:明亮的样子。
银潢:银河。
窗月:月光透过窗户。
朱丝:红色的琴弦。
淫哇郑卫:低俗的音乐。
兴亡事:历史兴衰之事。
咽流泉:泉水哽咽的声音。
戛鸣玉:玉石发出清脆的声音。
仙鹄:仙鹤。
感物:感应万物。
知音:能理解并欣赏的人。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括范文正听真上人琴歌》是宋代词人林正大的作品。该词以月夜琴声为引,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沉的画面。"耿耿银潢净,窗月莹如冰",开篇便营造出明亮而寂静的夜晚,仿佛连银河都因月色而洁净。"朱丝一扣,万籁不起冷光凝",琴弦轻拨,万籁俱寂,只有琴音如冷光凝聚,引人入胜。

接下来,词人将琴声与历史兴亡、音乐雅俗相联系,表达了对高尚音乐的赞美和对低俗之音的摒弃。"千古遗音犹在,一洗淫哇郑卫,北里与南陵",意指琴声能涤荡世俗的靡靡之音,展现出真挚的艺术力量。

"咽流泉,戛鸣玉,击浮金",运用比喻,形容琴声如同泉水咽泣、玉石撞击、金声激荡,生动展现了琴音的丰富层次。"老龙啼晓,幼猿忽复暮山吟",进一步渲染了琴声的感人至深,唤起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共鸣。

最后,词人感叹谁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曲高妙的音乐,"此曲谁当听,四海有知音",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寄寓了对艺术传承的期待。

整首词以琴声为纽带,融合了对音乐艺术的赞美、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人间情感的理解,展现了词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38)

林正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词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前后在世。开禧中(1206年)为严州学官。其好以前人诗文,檃栝其意,制为杂曲,因此被称为宋代最为“专业”的檃栝词人。传世作品有《风雅遗音》二卷,共计四十一首词

  • 字:敬之
  • 号:随庵
  • 生卒年:约1200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括王禹偁黄州竹楼记

听说竹楼好,佳地占黄冈。

月波相接,俯临江濑挹山光。

急雨檐喧瀑布,密雪瓴敲碎玉,幽阒兴尤长。

琴调更虚畅,诗韵转清扬。公退暇,披鹤氅,戴华阳。

手披周易,消磨世虑坐焚香。

缥缈烟云竹树,迎送夕阳素月,胜概总难量。

欲辨骚人事,瀹茗漱清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括欧阳公庐山高

庐山几千仞,屹立并长江。

杨澜左里,洪涛巨浪日舂撞。

风止雪消冰净,相与泊舟登岸,攀磴望空谾。

岩壑响松桧,巨石激流淙。事幽寻,遗世俗,绝纷痝。

幽花野草香满,时有鹤飞双。

羡子买田筑室,欲使浮岚暖翠,坐卧对轩窗。

我欲为君说,安得笔如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江]韵

水调歌头.括东坡海棠

落日岘山下,倒著接䍦回。

傍人笑问山翁,日日醉归来。

三万六千长日,一日杯倾三百,罍曲筑糟台。

汉水鸭头绿,变酒入金罍。白铜鞮,鸬鹚杓,鹦鹉杯。

轻车快马,凤笙龙管更相催。

自有清风明月,刚道不须钱买,对此玉山颓。

水自东流去,猿自夜声哀。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水调歌头.括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有盘谷,隐者所翱翔,丈夫行世,磊磊落落信行藏。

遇则声名利泽,不遇采山钓水,何似两俱忘。

谁解盘中趣,与酒为歌章。问何如,盘之乐,乐无央。

远驱虎豹,蛟龙于此亦潜藏。

盘土可耕可稼,盘水可沿可濯,饮食寿而康。

膏车秣吾马,从子以徜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