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沈阳杂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探讨了盛衰无常、佛法普适的主题,同时流露出对世事变迁、个人际遇的感慨。
首句“盛衰自今昔,佛岂限中边”开篇即点出世间万物皆有兴衰,佛法却能超越时空界限,普渡众生。接下来“竿木随身戏,针锥任众贤”两句,以生活中的小物比喻,竿木和针锥分别代表简单与复杂,随身携带与任人使用,形象地表达了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到山先数马,入室但分钱”则通过登山和进入室内的情景,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简朴,需要先数清心中的欲望(马),然后在清净之地(室)仅以分钱(象征物质的简单需求)为满足,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纯净与物质的淡泊。
最后,“亦有二三子,休嗟吾道邅”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期许,同时也劝慰大家不必因道路坎坷而叹息,暗含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佛法实践的坚定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释函可对于人生、佛法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禅宗思想和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