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

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月苗杯举存三洞,云蕊函开叩九章。

一掬阳泉堪作雨,数铢秋石欲成霜。

可中值著雷平信,为觅闲眠苦竹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新煮的乌米饭香气扑鼻,道教斋戒的日子常常这样
举起月芽形状的酒杯,怀念着仙界的三洞和九章秘籍
一捧阳泉水足以化作甘霖,几颗秋石微粒仿佛能凝结成霜
如果能在这里收到雷平的书信,我愿找一张苦竹床好眠一觉

注释

乌饭:用乌树叶染色的糯米。
芼臛:指烹煮的肉羹。
道家: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注重修炼和清静无为。
斋日:宗教节日或素食的日子。
月苗杯:形容形状如月芽的酒杯。
存三洞:指怀念或向往仙界中的三个神秘洞府。
叩:敬仰或询问。
九章:古代经典文献或道教秘籍。
阳泉:象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秋石:道教炼丹术语,指秋季采集的矿物精华。
成霜:比喻凝聚、结晶。
雷平信:可能指来自雷平的朋友或师长的书信。
苦竹床:用苦竹制成的简陋床铺,寓意清贫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在斋日的生活情景。"乌饭新炊芼臛香"写出了道士清晨刚煮好的黑米饭散发出的香气,表明了他们简单而纯净的饮食习惯。"道家斋日以为常"则说明这在道家中是一种常规的生活方式。

接着,“月苗杯举存三洞”与“云蕊函开叩九章”展现了道士修炼过程中的神秘气氛和对道教经典的研习。这里的“三洞”可能指的是道教的三大派别,即正一、灵宝和上清,而“九章”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经文或咒语。

"一掬阳泉堪作雨,数铢秋石欲成霜"则描绘了道士通过修炼能够呼风唤雨的神通,这里虽然未必是实写,而更多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境界和能力。

最后,“可中值著雷平信,为觅闲眠苦竹床”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袭美的关心,希望他能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得到休息和恢复。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精神上的交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理念。同时,它也蕴含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切之情,是一首充满了古典美感和哲思意境的作品。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四明山诗.云北

云北是阳川,人家洞壑连。

坛当星斗下,楼拶翠微边。

一半遥峰雨,三条古井烟。

金庭如有路,应到左神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四明山诗.云南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

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手自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四明山诗.石窗

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

积霭迷青璅,残霞动绮疏。

山应列圆峤,宫便接方诸。

祗有三奔客,时来教隐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四明山诗.过云

相访一程云,云深路仅分。

啸台随日辨,樵斧带风闻。

晓著衣全湿,寒冲酒不醺。

几回归思静,髣髴见苏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