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楼

筝笛声消极浦间,逍遥津水尚湾环。

英雄浪捲都无迹,城郭珠沈竟不还。

生惜文鸳名似锦,旧倾韦虎望如山。

登楼此日容清啸,词客淮南鬓已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合肥城楼》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合肥城楼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过往。

首句“筝笛声消浦间”,以筝笛之声渐弱,隐喻英雄事迹随时间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逍遥津水尚湾环”一句,通过逍遥津水的蜿蜒曲折,象征着历史的曲折与复杂,同时也暗示了合肥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积淀。

“英雄浪卷都无迹,城郭珠沈竟不还”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的无情,英雄的壮举虽曾波澜壮阔,但最终都化为历史的尘埃,连城郭也难觅其踪迹,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感慨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生惜文鸳名似锦,旧倾韦虎望如山”则通过比喻,将合肥城的历史人物与辉煌成就比作锦上添花,如同高山仰止,强调了合肥城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最后,“登楼此日容清啸,词客淮南鬓已斑”两句,诗人亲自登临合肥城楼,发出清啸,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淮南之地的词客,鬓发斑白,暗含了对时光流转、岁月不待人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合肥城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合肥城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以及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定远

重冈百盘叠,势与遥山争。

淮云一片落,远见南谯城。

高楼矗三两,雉堞苍苍明。

冈转忽不见,渐闻鸡犬声。

驮铃间市喧,卸装孤馆清。

乌乌起画角,月上诗已成。

稍进馆人语,闲数来朝程。

饭冷酒力薄,凄苦中宵情。

平头促就枕,明发宜五更。

一笑遣之去,且当吟洛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红心驿

茅檐三尺五里长,牛马矢杂泥筑墙。

墙头时出野花朵,辛苦细趁行人香。

红尘欲暗日卓午,绿柳尚绾时青阳。

急须小憩饥尚可,不妨梦罢炊黄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夜过黑山宿涧溪(其一)

雨程易阴晦,不料夜已果。

极望无人烟,悽惶落途左。

有山当我前,黬黑夕霾裹。

稍入意已迷,甫涉路无妥。

扑额崖奔崩,仇足石碎琐。

怪光睛屡凝,寂响魄虚堕。

一水忽界空,远现白瑳瑳。

波声渐砰訇,山径更埳坷。

何因喜忽狂,嵌天见村火。

逝为褰裳行,扪石少危坐。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夜过黑山宿涧溪(其二)

不识水深浅,连山落长堤。

堤水互出没,径涉忘东西。

游鱼触我足,溜急风凄凄。

中望渺涯涘,四索鲜据携。

行行偶出水,一线浮沙泥。

恐极失躯命,悲泪翻澌澌。

烟中忽人语,境幻虚百迷。

行近觉渔舍,伊轧巨网提。

叩言岸将及,霍然心坦夷。

经过得此险,世路无高低。

投村贾馀勇,已有晨鸡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