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独酌三首(其三)

阴雨何可处,乐事赖尊中。

泥泞不可出,洁扫一亩宫。

气平忧患失,目净尘滓空。

谁知环堵间,乐事殊未穷。

老人饱谙事,未易勤其胸。

儿曹方蜩螗,几见弄伎工。

惟有尊中物,于人差有功。

不解作悲秋,吾师柴桑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阴雨天气怎么度过,快乐之事全靠杯中酒。
泥泞无法外出,只好打扫一亩地的宫殿。
心平气和,忧虑减少,眼睛清澈,心灵无尘。
谁能想到,在这简陋的环境中,快乐并未穷尽。
老者饱经世事,不易轻易满足。
孩子们像蝉鸣般吵闹,哪里懂得技艺的乐趣。
唯有杯中的美酒,对人来说还算有益。
不懂得为秋天悲伤,我效仿的是柴桑的老翁。

注释

阴雨:形容天气阴沉多雨。
赖:依靠。
泥泞:道路湿滑难以行走。
宫:这里指小宫殿或居所。
气平:心情平静。
尘滓:尘土杂物。
环堵:四壁简陋。
殊:特别。
饱谙:经验丰富。
勤其胸:使内心满足。
儿曹:孩子们。
蜩螗:比喻喧闹。
尊中物:杯中的酒。
差:稍微。
悲秋:为秋天的凋零而感伤。
柴桑翁:指陶渊明,他曾居住在柴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阴雨何可处,乐事赖尊中”表达了诗人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找到了内心的快乐和依靠,这个“尊中”可以理解为家园或是内心的避风港。

接着,“泥泞不可出,洁扫一亩宫”则写出了诗人不愿意冒险踏入外界的泥泞,而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保持着清净和整洁。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气平忧患失,目净尘滓空”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态非常平和,没有了忧虑和疾病,而他的眼睛也看得非常清楚,没有任何尘埃和杂念的干扰。这是对精神状态的一种写照。

“谁知环堵间,乐事殊未穷”则进一步强调,在这被墙所围绕的小空间里,诗人发现了无尽的快乐。这种快乐并非源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老人饱谙事,未易勤其胸”写出了诗人虽然年迈,但对生活的智慧和体会却越发深刻,他的心中不再有过多的困扰和劳累。

“儿曹方蜩螗,几见弄伎工”则描绘了家中的景象,即便是孩子们也在玩耍中学习着生活的技艺,这种家庭氛围显得温馨而祥和。

“惟有尊中物,于人差有功”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那些能够给人带来益处的事物或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在这里,“尊中物”很可能指的是书籍、艺术品等能够启迪心智和提升素养的东西。

最后,“不解作悲秋,吾师柴桑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在秋天感叹落叶而悲伤的人无法理解,他的老师柴桑翁(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却不是这样。这里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古代士大夫在家中寻找内心平静和快乐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外界变化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秋雨独酌三首(其二)

羲和隔重云,不复知下土。

商羊何为者,得时方鼓舞。

老人闲不出,秋草生环堵。

况兹阴霖时,块坐谁与语。

江人雨不鱼,鲂鲤不登俎。

晨烹亦何有,藜藿恣烹煮。

壶中有芳春,造物不得与。

一醉兴未终,连延忽三举。

形式: 古风

秋雨独酌三首(其一)

秋阴不可解,澍雨忽连朝。

贫居庭除狭,涨潦时惊飘。

老夫凌晨起,山木鸣萧萧。

开门买野菜,菘薤喜新苗。

鄙人晚耽佛,像设如僧寮。

焚香翻贝叶,禅诵安不劳。

日高出道场,倾盖盈山瓢。

醺然知体畅,谁共此逍遥。

形式: 古风

秋移宛丘牡丹植圭窦斋前作二绝示秬秸和(其一)

共我辞家似旅人,栽培莫怪倍殷勤。

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

形式: 七言绝句

秋感二首(其二)

秋山多远声,日暮尤百态。

鸣风落高树,清涧泻寒濑。

鸣蜩默谁怜,瘖死不偿罪。

蛩啼独不已,有愬未逢解。

天时激汝曹,宁自知进退。

吹嘘成踊跃,刍狗忌撤祭。

庭空月宵挂,园冷露晨沛。

嗟哉心虽忘,俯事还感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