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

黑云平屋檐,晨夜隔星月。

晓装商旅前,冰底泥活活。

野人攘畔耕,蹇马不能滑。

驼裘惜蒙茸,俱落水塘缺。

孤材小蜗舍,乞火乾履袜。

前登极峥嵘,他日飞鸟没。

寒花委乱草,耐冻鸣风叶。

江形篆平沙,分派回劲笔。

髯弟不俱来,得句漫剞劂。

却望同安城,惟有松郁郁。

遥知浦口晴,诸峰见明雪。

形式: 古风

翻译

乌云压低到屋檐,昼夜之间不见星月。
清晨旅客整装出发,冰下泥土发出声响。
农夫在田边忙碌耕种,老马走在湿滑路上步履艰难。
珍贵的驼皮袍怕沾湿,都掉落在缺水的池塘。
我住的小屋如蜗牛壳,借火烘干鞋子和袜子。
前行之路崎岖不平,期待未来能像飞鸟消失在天际。
寒冷花朵散落在杂草间,风吹过发出耐寒的鸣声。
江流形状如篆刻的沙地,支流曲折仿佛有力的毛笔。
兄弟们未能一同前来,我独自写下诗句,随意刻在木板上。
回头远望同安城,只见松树郁郁葱葱。
遥想浦口天气晴朗,山峰上清晰可见明亮的积雪。

注释

平:压低。
晓:清晨。
冰底:冰下。
攘畔:田边忙碌。
蹇马:老马。
蒙茸:珍贵的绒毛。
蜗舍:小屋。
峥嵘:崎岖不平。
松郁郁:松树茂盛。
浦口:江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庭坚在前往皖口道中的所见所感。首句“黑云平屋檐”写出了早晨乌云低垂,几乎与屋檐相接的阴沉景象,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和湿重。接下来,“晨夜隔星月”进一步强调了天色昏暗,连星星和月亮都难以辨识。

“晓装商旅前,冰底泥活活”描绘了路上行人的忙碌,他们清晨便开始赶路,脚下是结冰的路面,行走艰难。“冰底泥活活”形象地写出冰雪下泥土的湿润状态。

“野人攘畔耕,蹇马不能滑”展现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连老弱的马匹也因道路湿滑而步履蹒跚。诗人对驼裘的珍惜和水塘缺口的描述,流露出对环境艰苦的感慨。

“孤材小蜗舍,乞火乾履袜”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寓居简陋,只能借火烘干衣物。接着,“前登极峥嵘,他日飞鸟没”预示着前方道路崎岖,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有朝一日能翱翔于高远之处。

“寒花委乱草,耐冻鸣风叶”描绘了冬季景色,虽然花朵凋零,草木零落,但仍有坚韧的生命在风中发出声音。江面如篆刻般清晰,水流曲折,如同劲笔挥洒。

最后两句“遥知浦口晴,诸峰见明雪”以想象的手法,表达对友人李德叟的思念,想象他在远方的浦口,能看到雪后山峰的明亮景色,寄托了对友情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对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发赣上寄余洪范

二川来集南康郡,气味相似相和流。

木落山明数归雁,郁孤栏楯绕深秋。

胸中淳于吞一石,尘下庖丁解十牛。

他日欲言人不解,西风散发棹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古风寄周元翁

周元翁,古人风。诗书苦,作字工。允有德,自琢砻。

观古人,怨慧聪。眼欲盲,耳欲聋。黄落后,期君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古乐府白纻四时歌(其三)

络纬惊秋鸣唧唧,美人停灯中夜织。

回文中有白头吟,人生难得相知心。

少年志愿不成就,故年主人且恩旧。

及河之清八月来,斗酒聊为社公寿。

形式: 乐府曲辞

古乐府白纻四时歌(其二)

日晴桑叶绿宛宛,春蚕忽忽都成茧。

缲车宛转头绪多,相思如此心乱何。

少年志愿不成就,故年主人且恩旧。

及河之清八月来,斗酒聊为社公寿。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