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流莺唤梦,芳草带愁,东风料峭寒色。

又见杏浆饧粥,家家禁烟食。江湖几年倦客。

曾惯识、凄凉岑寂。苦吟瘦,萧索诗肠,空愧郊籍。

春事正溪山,柳雾花尘,深映翠萝壁。

更谢多情双燕,归来旧庭宅。情丝乱游巷陌。

怅容易、万红陈迹。酒旗直,绿水桥边,犹记曾识。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黄莺唤醒梦境,绿草承载忧愁,春风微寒带来早春的气息。
又看见杏花酿的米粥,家家户户禁烟,准备节日食物。漂泊江湖的我已厌倦了旅人生活。
曾经习惯于孤寂凄清,苦涩的吟唱使我诗肠枯瘦,空自感叹身为乡野之人。
春天的景色在溪山之间,柳絮如烟,花粉飞扬,深深映照在翠绿的藤蔓上。
更有那多情的双燕,飞回旧时庭院。情感如丝,在街头巷尾游荡。
遗憾的是,那些繁花似锦的往事轻易逝去。酒旗招展,桥边绿水,仍记得曾在那里相识。

注释

流莺:黄莺。
唤梦:唤醒梦境。
料峭:微寒。
杏浆:杏花酿的米粥。
禁烟食:禁烟准备食物。
倦客:厌倦的旅人。
凄凉岑寂:孤寂凄清。
苦吟:苦涩的吟唱。
郊籍:乡野之人。
春事:春天的景色。
翠萝壁:翠绿的藤蔓。
双燕:双燕。
旧庭宅:旧时庭院。
游巷陌:在街头巷尾游荡。
万红陈迹:过往的繁花。
酒旗:酒馆的旗帜。
曾识:曾在那里相识。

鉴赏

这首宋词《应天长》由陈允平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词人的情感体验。开篇以“流莺唤梦,芳草带愁”起笔,通过莺鸟的鸣叫和青草的茂盛,营造出一种带有淡淡哀愁的氛围。东风料峭,寒意未消,暗示早春时节的清冷。

接下来,“杏浆饧粥,家家禁烟食”描绘了清明节的风俗,词人借此回忆起家乡的习俗,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孤独感。“江湖几年倦客”表达了词人长期漂泊江湖的疲惫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苦吟瘦,萧索诗肠,空愧郊籍”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叹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生活困顿,未能如田园诗人般享受宁静的生活。

下片转而写眼前春景,“春事正溪山,柳雾花尘,深映翠萝壁”,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然而词人的心境并未因此而开朗,反而因“更谢多情双燕,归来旧庭宅”而生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情丝乱游巷陌,怅容易、万红陈迹”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往昔繁华景象的追忆。“酒旗直,绿水桥边,犹记曾识”以酒旗、绿桥的场景收尾,再次勾起了他对过往的深深记忆。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沉思,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花犯

报南枝、东风试暖,萧萧甚情味。乱琼雕缀。

幻姑射精神,玉蕊佳丽。寿阳宴罢妆台倚。

眉颦羞鹊喜。念误却、何郎归去,清香空翠被。

溪松径竹素知心,青青岁寒友,甘同憔悴。

渐画角,严城上、雁霜惊坠。

烟江暮、佩环未解,愁不到、独醒人梦里。

但恨绕、六桥明月,孤山云畔水。

形式: 词牌: 花犯

芳草渡/系裙腰

芳草渡。渐迤逦分飞,鸳俦凤侣。

洒一枝香泪,梨花寂寞春雨。惜别情思苦。

匆匆深盟诉。翠浪远,六幅蒲帆,缥缈东去。还顾。

夕阳冉冉,恨逐潮回南浦路。

漫空念、归来燕子,双栖旧庭户。

市桥细柳,尚不减、少年张绪。

渐瘦损,懒照秦鸾对舞。

形式: 词牌: 芳草渡

诉衷情令(其一)

绿云凤髻不忺盘。情味胜思酸。

晓色露桃烟杏,空照脸霞丹。花渐老,径苔闲。

锦斓斑。怨红一叶,流水东风,好去人间。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二)

嫩寒侵帐弄微霜。客泪不成行。

料得黄花憔悴,何日赋归装。楼独倚,漏声长。

暗情伤。凄凉况味,一半悲秋,一半思乡。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