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愤》,表达了他早年壮志豪情与晚年境遇的对比,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首句“早岁那知世事艰”回忆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胸怀壮志;“中原北望气如山”描绘了他遥望北方失地,心中充满豪情。接下来两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展现了他曾经的战斗经历。

“塞上长城空自许”表达了他对自身才能的自负,却无法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凉。“镜中衰鬓已先斑”则以白发之叹,揭示了岁月流逝和个人抱负未竟的苦涩。最后两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感慨世间再无如他般才情出众的人物。

整体来看,《书愤》是一首抒发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慷慨悲歌,体现了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书愤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书愤二首(其一)

白发萧萧卧泽中,祇凭天地鉴孤忠。

阨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书道室壁

馀生天地一飞蓬,学道年来似有功。

习气扫除空劫外,精神澡雪隐书中。

种瓜溪父时时见,卖药壶公处处同。

莫谓与人缘苦薄,相随拍手有儿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书意三首(其二)

养生慕黄老,为治法唐虞。

耆寿缘忧惧,危亡坐燕娱。

大川宜利涉,蔓草戒难图。

退士惟身虑,铭膺岂敢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