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君门行》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君王与臣民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首句“枝强干弱鹿为马”,以鹿与马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权力结构中的不平等现象,暗示了臣子虽处于弱势地位,却可能被利用或牺牲。接着,“舜放尧囚龙作鱼”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暗指贤明之士被贬抑,而奸佞之徒得以横行,权力的扭曲与不公。
“苍梧山深鬼啸雨,当殿无复群臣趋”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象征着君主失去威严,朝堂不再有秩序,群臣不敢接近,反映出政治环境的恶化。
“夜郎供奉古别离,拾遗杜鹃再拜诗”则通过引用古代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的思考。夜郎供奉的故事寓意忠诚者的孤独与被遗忘,而杜鹃再拜诗则可能暗含对忠贞不渝精神的颂扬。
最后,“苕苕君门门九闺,泪尽心摧君岂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深深忧虑。君门高耸,九重宫阙,象征着权力的至高无上,但君主是否能理解臣民的痛苦与绝望,是否能体恤百姓的疾苦,却是未知数。整首诗在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中,流露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人性光辉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