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此意分明有底深,蒲团斜倚满铺阴。
岂容俗子閒抬眼,只许清风得入林。
我对此君无一事,自言幽处直千金。
古人今已成陈迹,犹向当年击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此意分明有底深,蒲团斜倚满铺阴"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清晰理解和对佛法修持的深刻体悟,其中“蒲团”是佛教坐禅时所用的垫子,象征着静坐冥想的状态。
"岂容俗子閒抬眼,只许清风得入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俗人视线的排斥,只允许那份清净无为的自然之风进入这片静谧的林中。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拒绝,以及追求心灵纯净的决心。
"我对此君无一事,自言幽处直千金"显示了诗人与某位尊敬者的关系,他虽没有具体所求,但却将自己的隐居生活比喻为价值连城。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超然,以及他对精神生活的珍视。
最后两句"古人今已成陈迹,犹向当年击处寻"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往昔时代智者遗迹的怀念之情,即便他们如今只剩下历史的痕迹,但诗人依然在追寻那些曾经辉煌的精神足迹。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超脱、喧嚣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他对于外部干扰的排斥态度。
不详
起兴家山翠作围,紫宸垂旨未容归。
千峰来献无穷妙,万影相从不敢违。
碧玉壶中丹叶舞,水晶宫里白云飞。
凭栏相与谋荒政,第一言无罪岁饥。
夜蚊告教一何奇,妙语都捐是与非。
偏向耳旁呈雅奏,直来面上发深机。
惜哉顽固终难入,多是聋迷听者希。
费尽谆谆无领略,更烦明月到窗扉。
膏露奚为降,传闻不偶然。
两晨呈瑞处,万叶绕炉前。
尝审如饴味,谁操动物权。
天权非远近,不可向人宣。
云海湖山有主人,宝莲峰顶露精神。
有时领客登高去,亲手挑窗对景新。
万里苍茫融妙意,三杯虚白浴天真。
出门更有慇勤在,为奏松风又绝伦。